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壮汉双语教学与芭蕉香火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学探究

时间:2024-08-31

李秋萍

摘要:芭蕉香火龙舞作为广西壮族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文化,是壮族人民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汉双语教学中投入芭蕉香火龙,既创新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传承了壮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可以借助芭蕉香火龙非遗文化这一活动促进壮汉双语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壮汉双语教学;芭蕉香火龙;文化遗产传承;教学探究

一、芭蕉香火龙的内涵

1.1 芭蕉香火龙的兴起

广西壮族的芭蕉香火龙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有着浓厚的壮族稻作文化底蕴。芭蕉香火龙舞起源于传统壮族的祭祀活动,后来发展成为壮族的民间庆典活动广为流传,此舞种抒发了壮族人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心愿。

1.2 芭蕉香火龙的文化仪式

芭蕉香火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龙头、龙身和龙尾,整个龙体以木棍为支撑,用麻绳作纽带,全身用绿色芭蕉叶装饰。芭蕉香火龙仪式整体分为三部分:准备仪式、进行仪式以及仪式后续。

二、芭蕉香火龙舞对壮汉双语教学的影响

2.1 传承了壮族优秀传统文化

芭蕉香火龙舞在双语教学中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当前在壮族地区并没有一位“芭蕉香火龙”专业教师能够将芭蕉香火龙舞整理成系统的教材供大家学习传承。舞龙作为一项技术含量较高民间传统艺术,其动作、神态及其背景音乐、配套乐器等都需要有专业的教授老师,芭蕉香火龙舞的传承是多方力量共同发力的结果,双语学校将芭蕉香火龙舞融入到双语教学中,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壮族的本土文化,让学生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希望通过学生传承发扬。

2.2 让学生得到多元化发展

学生不仅满足了传统课程的学习,而且能够更多了解民俗活动,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团队协作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团队意识和奋发向上精神。通过接触芭蕉香火龙舞艺术,学生可以近距离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芭蕉香火龙舞艺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与品格。壮汉双语教学与芭蕉香火龙舞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弘扬中华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更能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以及学生之间团结友爱、奋发拼搏的精神。

2.3 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

将芭蕉香火龙舞传统民俗活动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学校课堂更加多元,课程形式更加灵活,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老师带领学生参加芭蕉香火龙舞的练习,既能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又能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满足。另外,学生可以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家对于芭蕉香火龙舞的态度,提高了学生调查分析的能力;在学习研究芭蕉香火龙舞的过程中,利用大课间、红领巾广播站等途径探讨芭蕉香火龙舞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对芭蕉香火龙舞的学习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增加学生问题沟通和解决的能力。

三、壮汉双语教学与芭蕉香火龙文化遗产传承的教学探究

3.1 加强观念的运用

从主观角度出发,芭蕉香火龙舞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多个层面上共同发力。要充分的对理念做出合理地运用,才能在双语教学中不断地获得更加丰富的成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壮汉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培养学生进步;芭蕉香火龙舞民俗活动的理念,在于获得精神和身体的放松,前者更加系统化,后者更加随意化,通过对理念进行应用,能够在壮汉双语教学的指导和重塑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3.2坚持师生共同探讨运用

就芭蕉香火龙舞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多优势值得推广,可是想要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还是需要坚持师生共同探讨来完成。首先,师生对于芭蕉香火龙舞理解是不同的,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受益者,教师是执行者,两者应坚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利用。其次,在芭蕉香火龙舞活动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观察学生,而后要在下一个阶段的教育部署上,調整芭蕉香火龙舞文化的传承。第三,在师生共同分析时作出系统归纳,有效利用传统民俗文化。

3.3 强化民俗活动的文化传播

壮汉双语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针对芭蕉香火龙舞的活动的演变、利用以及具体展现出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释;其次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追溯芭蕉香火龙文化的历史,让学生自己做出合理的判断,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模式。

3.4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加强学校学生对于传统芭蕉香火龙文化的理解和研究,需要学校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严格按照教学方案,灵活运用教学媒体,才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传统芭蕉香火龙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首先应该制定教学方案,然后向学生宣传有关芭蕉香火龙的历史文化,并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组织相关学科教师探究在课堂上渗透教学,在校园营造龙文化氛围,之后进行经验交流会,阶段地总结交流研究成果,根据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再重新研讨新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亮.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态观况[J]. 体育科技, 2017(03):56-58.

[2]周俊. 民俗体育进入高校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 老区建设, 2013, (02):60-61.

广西省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中心学校 5302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