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江燕飞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启蒙时期,他们常常会因没有理解题意、理清关系,而造成非理性落笔。因此,我认为在如今提倡有效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大环境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审题习惯及能力迫在眉睫。本文从分析低段学生的数学错例入手,从“理解题意、理清关系和理性落笔”三方面开展教学实践,以期提高低段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策略
一、现状点击:小“细节”反映大问题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至关重要。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但目前学生理解数学题意的能力似乎更弱了,以下我特举几个案例:
错例一:在写数时,会有较多的学生把珠子的个数数错。
错例二:填空题,正方形的左边是( )图形,长方形的右边有( )个图形。学生常常会答非所问,填图形的地方填个数,填个数的位置填图形。
二、现象透视:寻找“审题能力缺失”的根源
1.自控力差,识字量少,依赖性强
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外加缺乏做题的经验,所以他们做题往往不仔细审题,而凭感觉做题,或者仿照以前做过的题做,有的甚至记住了上次的答案抄下来,没有深入去理解题意而导致的错误。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由于不识字和识字量少的缘故,在做题时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读题,有些孩子一离开老师或家长就什么题都不会做。我们孩子的审题能力在家长、老师的一次次帮助中得不到培养,审题习惯在一次次帮助中被淡化被误导。以至于许多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好心”帮助下,慢慢的不会读题或是很少去读题。
2.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
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有限以及文字转换能力的不熟练,很容易造成学生审题不清楚而造成错误,尤其是在讲评卷子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恍然大悟,顿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做正确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这种情况表现出,学生做错了题目并不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掌握,而是关键的审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三部曲”的实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把握问题,弄清题目中含有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及其相互间的数量关系或逻辑关系,并在大脑中建立全题的表象,从而获得有效解题信息,为圆满解题做好基础铺垫。解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主动地去发现、辨认转译题目中一切直接给出或间接给出的条件,排除干扰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去积极思考,达到准确解题的目的。
审题是合理、有效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低年级孩子年龄尚小,受意志力较为薄弱的心理特征的影响,部分同学对应用题有畏难情绪,不肯读题。对表述稍复杂的题目,没有把题目反复读熟,还没有理解到题意,就直接根据问题中的一些关键字,例如“一共”“还剩”“多多少”“少多少”“平均”“倍”……想当然地根据这些关键字直接提取题目中的数据列出或加、或减、或乘、或除的算式,敷衍了事。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分三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熟读题目。
(1)第一步:训练学生做到“三不”
“三不”是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题的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大,所以先要由教师对一些偏难的字进行注音,再进行范读、领读,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像老师一样,把句子读连贯、读完整,把各种语气读出来,努力读出问题的情境;然后采取抽学生自己读、接着分组读、全班集体读等多种形式的读题训练;再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读题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题的兴趣。当大部分同学达到能够完整通顺地准确读题的要求时,教师再开展第二步骤的训练。
(2)第二步:训练学生做到“多读”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连续重复90天,就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需要读题,笔者一定至少要求学生读三遍,以此来强化培养学生反复读题的习惯。但单一、反复地读题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产生懈怠的情绪,所以,教师需采用各种读法相间的方式来进行读题的训练;并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感到读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以此激励学生反复读题;更重要的还要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熟读题目的重要性,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熟读题目的自觉性。
(3)第三步,训练学生“边读边想”
这一阶段的训练难度比较大,首先,它必须是在前两个阶段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成效后才能展开。而且,这一阶段的训练低年级也只是起点,它还将要贯穿于往后中高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其默读题目并不难办到,但要培养其反复地默读,并能自觉地边读边想的习惯,就必须在训练开始给学生明确的要求,令其在完成要求的反复训练中,逐渐达到目标。
2.读顺题目,理清关系,克服“一知半解”“思维定势”
审题教学必须把学生对题目里数学语言及生活常识的真正理解作为培养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而读顺题目,就是要求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仔细推敲题目里的数学语言,理清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进而学会找准有效信息,理解题意,理清关系。
3.动眼观察,理性落笔,实现“胸有成竹” “落子无悔”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結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能通过读题,知道题里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能够进入情境,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有顺序地把题意复述出来,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进而运用已有数学知识,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最终正确解答问题。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地、持久地审题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也为后续中、高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数学学科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一定要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理解题意、理清关系、理性落笔,只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审题方法的反复引导,对学生审题提出严厉的要求,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
[2].《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斯苗儿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3].《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第5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