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寻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线索

时间:2024-08-31

曹福建

摘 要: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应该有机结合理论与实际,将授课与实践活动充分联系在一起。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包括生物知识、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等,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以及应用难度。对此,教师需要在把握整体教学结构以及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科学课堂教学的主线索,搭建良好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生活角度、兴趣角度以及社会热点角度探究寻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线索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课堂;科学教育;教育线索

随着小学全面素质教育、学科教育的发展,科学课程的重要想不言而喻。在创新化的小学教学课堂中,科学课堂具有需要具有多元化,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科学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在把握整体教学结构以及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科学课堂教学的主线索,搭建良好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一、从生活出发,寻找教学主题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应该有机结合理论与实际,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提升教学效率。一方面,从生活出发的教学主题能够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从生活出发的教学主题能够提升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对此科学课堂的教师需要更多的将教学目光转移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挖掘科学课堂的教学主题、教学素材以及教学内容,在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搭建相关的教育场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育课堂的地点。以往的科学课堂往往集中在教室中,在创新化、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打破教学空间的限制,将科学教育与生活场景、校园场景融合起来。其次,教师需要明确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从生活出发,又回归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生活化的教育主题和目的。

例如,在探究蒸发影响因素的科学主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延续上述的教学思路。首先,教师需要从真实的生活场景出发,结合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进度设计教学的主线索以及内容。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以及联想,教师可以确定“水的蒸发受什么影响”这一科学探究主题。这一探究主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将物理科学知识再次应用到生活场景中。在后续的内容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的形式、历史经验回顾探究的形式总结出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水蒸发的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对这一生活现象的探究,学生能够明白温度、面积等因素对水蒸发的重要性,从而应用到生活中。例如,为了更好的晾干衣物,学生可以扩大衣物与阳关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水的蒸发。

二、从兴趣出发,寻找教学主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课堂不仅仅是探究生活、学习知识的课堂,同时也是培养科学兴趣和潜力的关键场所。对此为了降低科学课堂对学生的限制以及抑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興趣点作为主题,将其与教学需要紧密联系,从而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长期学习兴趣和能力。对此,教师在主题选择、主题实践等过程中都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兴趣以及学习需要。

例如,小学生普遍都对五彩斑斓的图画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以“颜色”为科学学习和探究的主线索,穿插有关颜色的化学知识以及物理知识,从而在主题式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学习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兴趣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辅助创新化的教学形式,通过游戏等形式来提升主题实践的效果和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都对游戏具有较大的兴趣以及期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育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颜色”、“颜色是怎样组合的”、“颜色会有哪些变化”等科学知识。

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寻找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掘相关的教育点。对此科学课堂的教学可以通过观察以及提问的形式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日常的学生观察以及信息搜集,教师能够结合自我的教学经验明白学生明显的或者是潜在的学习兴趣以及需求。其次,教师可以直接通过询问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目前的关注点以及爱好等。在搜集好相关信息后,教师需要进行信息的筛选,结合科学课堂教育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兴趣点进行切入。兴趣化主题需要与兴趣化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有机配合。因此教师在课堂规划之前,需要具有全局观念,从上至下,从整体到细节进行完善的教学整合。

三、从热点出发,寻找教学主题

随着创新意识的发展以及深化,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在学习之余更新自身的社会知识储备,从而培养出国家意识、社会意识等。对此,科学课堂不仅仅应该从生活场所、从学生兴趣等方向寻找教育主题,同时也应该从社会热点方向探索科学教育的内容。从热点出发,寻找教学主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社会意识以及社会能力,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进行融合,提升信息的流动性和共融性。例如,针对当前热点的5G问题,教师可以将5G话题与科学教育紧密联系。首先,教师需要通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关5G的概念以及内容,让学生对通讯形成初步的认知以及了解。其次,教师需要将5G相关知识与科学课堂教育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信号传输等物理知识,让学生明白网络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网络的实现机制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联想以及过渡到显示的网络应用场景,在相互探讨中升华相关的科学知识。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应该设计相关的教学目标,明确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及能力才是培养的关键以及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上述的形式以及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科学教学课堂以及环境。对此,教师可以在主线索的选择中综合考虑上述的选择因素,融合多元化的知识和场景,建设更为完善的科学教育氛围,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效率以及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科学课堂的主线索的选择不仅仅需要依靠课本来完成,同时更需要结合学生的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场景、结合社会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和选择,从而确定最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钱金明.寻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线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11):31-33.

[2]夏建生.课堂离创新教育还有多远——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调查[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X1):55-56.

[3]罗红.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