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贺霞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作为教师总是有提不完的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所以我认为数学老师就应该做一个有“问题”的教师。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恰当的进行问题教学呢?问题一定是要教师提出来吗?当然不是,我们人类总是在不断的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我们只是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问题不一定非要教师提出来,更好的问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并且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功的感觉。下面我就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的过程为例,说一说我是如何在教学中体现“问题”教学的。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一)增强数学概念,对知识加以灵活掌握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就要设计好用怎样的问题才能把孩子们引入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非教师直接交给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解题期间进行认真思考以及探索,大胆设想,进而培养其想象能力。同时,在此期间,为让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学生会按照现有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和同伴进行交流合作,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不断对新知识进行发现以及掌握,对其现有认知系统进行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应当借助矩形面积,并且在解题期间借助割补方法加以呈现,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并且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迁移以有增强数学概念这一作用。
(二)提高知识运用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针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实施教学期间,教师可对下面三个问题加以利用,第一,是否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变成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进行计算?第二,为什么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第三,观察原有平行四边形与用割补方法拼成的长方形,说一说原平行四边形与新长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借助上述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动手操作,在剪一剪以及拼一拼这些环节当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复杂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自我引导以及独立探究学习,把所获新知用在问题解决当中,同时还能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及反思。
二、设计教学问题
在问题教学当中,问题属于重要构成要素,要求教师用问题对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动机进行激发,把问题当作导向,促使学生多种能力进行发展。而且,对关键问题加以设计是成功开展问题教学的重要环节。实施问题教学期间,老师对问题加以开发以及设计需对下面要点进行把握。
(一)明确问题情境
对平等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求解期间,需要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而且,在教学当中问题情境需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加以掌握。所以,问题本质需对学科知识加以反映,和具体内容加以紧密联系,把教学内容当作中心对问题加以设计,并且将具体知识贯穿在问题解决的活动当中,经过问题探索、发现、知识构建等环节促使问题最终得以解决。而针对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并不仅限于教材,本质是对割补方法的运用。因此数学教师在对知识间具体联系加以渗透之时,需对矩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加以运用,在转化期间对经二者间具有的等量关系。同时,数学教师需对核心主题不断进行挖掘,对中心主题进行把握。
(二)根据重点对问题核心进行把握
在问题教学当中,问题并非只是对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教学情境,而是一直贯穿在课堂活动当中的,是维持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把知识有及技能目标当作出发点,问题需要涵盖一些具体知识。站在教学思考以及问题解决这一角度来看,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需要引导学生经历对探究以及解决的过程,并且在活动当中促使学生能力以及数学思维得到發展。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期间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需要层层铺垫,层层递进,并且贯穿在整节课堂,第一,让儿童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上进行绘画以及剪拼活动。第二,为让儿童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其一,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转化,可以形成哪种图形?其二,大家怎样进行剪拼?这样一来,第二层的问题设计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之上进行动手操作的,学生通过转化思想进行思考;其一,将平行四边形剪成长方形以后,观察其中变与不变的量。其二通过转化之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和之前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有哪些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其探索兴趣,使其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
三、设计教学活动
(一)对学习主体进行明确
在问题情境当中,数学老师需鼓励学生按照情境信息对问题加以呈现,并且提出问题。数学老师需给学生提供帮助。然而,学生需能独立进行学习或者和同伴进行合作。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期间,把求哪个花坛更大当作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明白探究问题并且通过求花坛面积为其解题提供相应策略。
(二)进行分组教学
在问题教学中我们有时也要合作学习,因为人是有群体性的,在社会中人只是一个群体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有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并且有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合作我们可以达到我们个人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中。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个体情况以及操作能力来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操作、讨论、交流。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期间,针对第一层的课堂问题,老师便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探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全作能力。学生课前要准备学具平行四边形的 纸片,合作学习期间,在其平行四边形纸片上,画不同的高,沿着高剪开,之后随意对这个图形进行剪拼。当一些学生把剪开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不规则图形之后,老师可以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其联想之前学过的长方形,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困难,引导其朝着正确方向进行探索。进行合作学习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便于其对知识进行掌握。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是问题发生的地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投入程度、合作的深度与效果、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训练与反馈,等等,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能有问题存在。每一个具体问题的一现,就是教师对课堂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展示,每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对先进教学和课程理念内化与外显的过程,就能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诸多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数学教学在实施问题教学期间,需对教学目标加以准确定位,增强数学概念,促使学生对知识加以灵活掌握。在对教学问题加以设计期间,需明确问题情境,根据重难点对问题核心进行把握,并且突出问题具有的真实性,之后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以及探究之中,提高其学习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