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朱善清
摘 要:中职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应是互动的, 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脱节现象。其原因不仅是生源问题、教师综合能力问题,更主要的是课程改革问题。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实表现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时常听到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难教。具体表现是:上课睡觉、搞小动作、讲小话、玩手机等不好好听讲的,逃课外出上网的,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究其原因:有说学生进校时,本身就是学习基础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三差生”;有说办职业教育,学校没教学设备,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说学校有设备,学生还是不愿意学,是学生的思想态度问题;还有说教学方法出了问题等等。通过走访研究,我得出结论是: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严重的问题。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原因
1.学生的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就读中职学校是迫于无奈的选择,他们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考不上普通高中,此时自己的年龄小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选择就读中职学校。他们认为就读中职学校,就是学技术,不学理论。
2.教师的综合能力限制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1)中职学校的老师们基本上是学校到学校,他们从高等院校毕业,立即投入到职业教学中。尽管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欠缺。再者,他们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普遍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
(2)目前,中职学校的普通教师承担着很繁重的教学任务,这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阻力。课程改革比教学改革复杂很多.它可能涉及到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课程标准的重新编制,教材的重新编写等问题,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劳动。但中职学校许多教师的周课时数超过了20,工作量非常繁重。
3.学校欠缺办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能力。随着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为了生存,所谓的发展,兴起办计算机专业热。此时,我们抛开学校是否具备开办该专业最基本的办学条件不说,就是对该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认识还不到位。
4.课程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研究兴起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职教课程理论体系。在职教课程实践中,虽然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如实践课所占比例加大、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课程体系、专业与课程建设委员会中有了企业的参与等,但在课程体系中仍然可以看到学科本位课程体系的影子.
三、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措施
1.让学生意识到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在教学中要不断向学生讲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转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若是在职业学校只学技术,那就是过去的师傅带徒弟,师傅教会多少只能学会多少,充其量是将技术学熟练,不懂得灵活变通,以一变应万变。在此基础上若是能学些理论,掌握各门技术的内含、联系所在等,那如同建造高楼大夏一般,既有了砖,又有了钢筋、水泥、混泥土。因此除了开设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外,还应该将《中职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做为主干课程。
2.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综合能力。
(1)将理论型教师送往企业进行顶岗学习。学校要有计划、有目标性地将那些从学校走上学校的老师送到企业去锻炼,让他们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学习企业的管理,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企业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向企业里的师傅学会相应专业技术。目前,国家已起动这个项目。
(2)从企业引进技术骨干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要改变过去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而轻行的旧观念,利用政策从企业聘请或引进技术骨干、能功巧匠增加教师队伍的力量。
3.解决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之间的脱节。
在职业教育课程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人员从事着相对专业的研究领域,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研究人员和研究内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交集。课程理论家是专门从事职教课程基础理论研究,更侧重纯理论的研究;课程开发专家主要从事职教课程应用研究,侧重于研究具体的方式、方法与开发模式等研究;教师则主要从事实践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理论是否能应用于实践有赖于教师在实践研究中所采用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在职教课程基础理论研究与职教课程应用研究之间有交集,这二者之间的过渡比较平稳,联系也比较紧密,职教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也容易为职教课程开发研究人员所接受,很多研究人员具有双重身份。而在职教课程应用研究与职教课程实践之间也应有一个交集,一些人既从事课程应用研究,也从事教学实践的研究,这些人我们称为学科课程专家,即具有专业教师和课程开发专家双重角色,既可以負责课程的开发过程,提供专业的课程开发指导,也可以承担学科的教学任务,他们能将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与最新的职教理论成果应用于每一个专业课程计划的开发,应用到每一门具体课程内容的开发中去。而实践中,这个交集成了一个黑圈,我们缺乏这样的研究人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课程开发专家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培养。师范院校中招收职业教育的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后,往往脱离了原来专业,而仅仅学习职教理论知识,因而无法承担这一角色。我们需要在一般意义上进行研究的职业课程理论家,同时我们在课程开发中也需要更多的既懂得课程开发理论,又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课程开发专家,这些人同时也是可以承担教师的角色,而我国能参与到具体课程开发的学科课程专家很少,这制约了我国职教课程的开发,也影响了职教理论向职教实践的转化。
我们可以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得到启示。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不完全由师范院校承担,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培养基础教育的师资,这些学生在学习各自的专业课程之后还要学习教育学的课程。我们应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所培养的职业教育研究生中,要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学科背景,在研究生期间继续攻读原学科专业的高深知识,同时修读职业教育理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职教课程开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校毕业后可到企业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职教课程开发专家能深入到具体的学科内部,进行职教课程开发,把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架设起来。
再者我国的职教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单位,在学校的层面进行,个体来讲是由学校的若干教师承担,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职教课程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各职业学校之间的课程开发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习国外经验不深入;二是课程开发的管理层次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集中社会职教资源进行职教课程开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以立法的形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动提出人才需求,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以行业或区域为基准,组织或委托中间机构进行职教课程开发.并颁布相关的最低课程标准,对于一些尚不能推行的课程标准的专业和课程,可以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或行业标准进行规范,也可组织区域职业学校联盟进行职教课程联合开发与推广,将课程开发的层次从单个职业学校提升到行业、区域的水平。
总之,中职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是有目共睹的,不少学者也撰文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热与实践推广难也为广大研究者所认同,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还是很艰难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尽管研究过程中会发现操作的成分多一些,理论成分少一些,好象是没有理论的深度,不容易出理论成果,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做的。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
[2]常小勇.当前职教课程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反思[J].职教论坛,2007年第10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