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饶冰芬
领导要来随班听课了,我的内心有些忐忑。万幸的是,我备课比较认真仔细,充分解读了教材,准备了精彩的教学课件,里面包含了鲁迅的简介、字词、概括五个小标题,再到各个片段中去感受鲁迅的性格特征。到片段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片段好几张,有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有重点字词的圈点笔划,还有背景资料等,一堂课下来,课件图片等十好几张。这么一想,就又宽心不少。
不巧的是,教室里的电脑坏了~~怎么办?我已经适应了多媒体的直观快速的教学方式,就好比吃惯了快餐一般,贪图它的简洁、高效。而且个人认为,有了ppt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解说,课堂会轻松一些......如今,没有了,会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学生是不是就很难理解课文?知识会不会掌握的不扎实?我很忐忑,但也没有办法。我硬着头皮上了讲台。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电脑先生闹脾气了,他要罢工。我们怎么办呢?”
“老师,就这样上!”平时就爱接嘴的A大声地吼了出来。我从未像今天这样觉得他的接嘴也讨人喜欢。因为他的接嘴我刚好可以因势利导。
“好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请求,请同学们帮帮我!充分调动你们的各个器官,认真学习,好吗?”
“好!”呼声震天。也许是为了凸显他们对我的支持,也许仅仅是觉得换了一种上课的方式很新鲜,也许是想掂掂我的份量......总之,孩子们显得有些兴奋。
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了曾经看见过的这个教学思路: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组内合作学习一个片段,然后派组员进行全班交流。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问题:
(1)这个片段写了什么内容,请用小标题表示
(2)这个片段着重对鲁迅先生的什么描写?你读懂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
(3)还有哪些内容是你没有读懂的?作为一个问题,请其他同学帮你解答。
学生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组内交流。时间为10分钟。
片段一:
请学生依次回答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小标题学生总是概括的不够简练,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用动词加名词的形式:开追悼会......
片段二:谈《水浒传》
生1:这是个爱读书的鲁迅。因为“我”讲《水浒传》张冠李戴他都知道。
师:说明他——
生1:说明他也看过《水浒传》,他还送“我”书。
生2:这是个爱亲人的鲁迅。因为我们知道鲁迅是很忙的,但他每周末都和家人团聚。
生3:这是个爱笑的鲁迅。“我”乱说一气,他还笑了笑。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除了读出他的爱笑,你还读出了什么?
后面的两个问题设计的较开放,学生都有话可说,间或加以引导:谁还有补充的?或谁还有哪里不理解的?
因为分组的时候已经考虑的学生的不同层次,所以一个组基本就是一个班级学生的缩略,班内学生的学习状况在组内基本能显现上。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这样先调动了部分爱表现的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那部分上课不怎么发言的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也有所收获。
后来,这堂因为电脑坏了而生成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之后的几年,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研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堂课不可能完美,但是我们可以让它充满活力,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它就是一堂成功的课。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课,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致,所有的重難点都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引向课文重点句的理解和难点的解读,不至于被课堂生成牵着鼻子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