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时间:2024-08-31

汪淑英

摘 要: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及人才培育的需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积极探究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力求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更新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生活化教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指明了道路。将之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路径,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此,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出发,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观察生活;生活情境;生活化实践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抽象的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活动变得充分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及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举措。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勇于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积极探究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使之绽放出全新的光彩和魅力。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仅文质兼美,还与实际生活中的诸多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着作者的心情,是处于特定时空的作者对当时生活状况的描写及心境的表达。基于此,在开展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師应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深刻领悟并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感知文本内容。

例如,以“端午粽”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对端午节的粽子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从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吃粽子习俗的由来等各方面写起,传达出了浓浓的亲情及端午节这一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文章写得极具生活气息且十分细致,将包粽子用的材料、煮熟的粽子的味道等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体会文章这样写的妙处所在,然后向学生介绍作者之所以对粽子的特征介绍的如此细致,与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体会是分不开的,引导学生也应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在贴近、融入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生活的美所在,从而更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又如,以《一个接一个》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通过对玩“踩影子”游戏、起床上学、玩“跳房子”、上课铃响几件小事的描写,将孩子的快乐心态描写了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围绕这个话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调整心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接着让学生留意观察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一日工作、生活流程描写下来,并谈谈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是如何开导自己的。

如此,便加强了学生与生活间的联系,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秉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采取单一、固化、刻板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在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从基本的转变教学模式入手,通过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将枯燥的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下去。

例如,以“一分钟”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讲的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主人公元元因早上贪睡了一分钟导致错过公交车而步行去学校,迟到20分钟的故事,说明了珍惜时间、保持良好时间观念的重要性。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类似的现象发生,因早上赖床而导致迟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时间”这一主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否有过与“元元”类似的经历,或是因哪些小事而耽误了时间,导致上课迟到等,为学生营造浓郁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如此,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类似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优化、完善。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感官认识

理论与实践是密切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为此,在开展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语文大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地体验、感受生活,同时将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描写出来,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空间,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以《荷叶圆圆》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轻松活泼的散文诗,将充满童趣的夏日美景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完成课文知识的讲解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周围的公园或是农田进行采风活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看到的事物、景色作为题材写进作文中。

又如,以《夜色》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了“我”从胆小不敢在晚上外出,到战胜黑夜恐惧的故事。这是一篇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文章,意在使学生意识到勇敢的重要性。为了增强学生的胆量,教师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冒险活动”,如到动物园中观察各种凶猛的动物,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挑战游乐场中一些有难度的运动项目等等,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情感体验。

如此,通过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和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和认识,使语文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改进和提升。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对优化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雪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74.

[2]桑勇.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未来英才,2015(6):152-1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