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谢伟群

摘 要: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理清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提出《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教学方法较传统且单一、课程考核的创新性内容较少等三大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分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等三个阶段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给出了提高“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西方经济学

在信息化的今天, 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 虽然探究式教学、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出现, 使课堂教学革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于一些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学习内容难度较大, “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仍难以改变。在此背景下,笔者在《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借以改善教学效果。

一、当前《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一是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很多是理论方面的知识,而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是新通讯工具的出现和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二是教学方法较传统且单一,未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三是课程考核的创新性内容较少,多是考核一些理论性和知识记忆能力等。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如果完全由学生自学,理解上可能有一定难度。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最早提出的,它是指课堂上一半时间用于教师讲授,主要是本次课的知识框架和重难点,另一半时间用于学生讨论。其创新点是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时间错开,中间预留几天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内化吸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分为3个阶段: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第一阶段是课堂讲授,教师精讲本堂课的知识框架和重难点,并布置作业。第二阶段是内化吸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复习课件、查阅资料等方式,内化吸收课程内容,并形成读书笔记等学习成果。第三阶段是讨论,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等。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如上所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等三个阶段:

1. 课堂讲授

本阶段主要是教师讲授本堂课的知识框架和重难点。学期第1次课先对学生讲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步骤,之后讲授“导论”的内容。第2次课讲授第一章的内容。第3次课的第1小节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上次课的内容,第2小节讲授第一章的新内容。之后的每次课都是第1小节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上次课的内容,第2小节讲授新课内容。

2. 内化吸收

每次课结束后,都会布置作业和小组讨论的题目以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消化吸收,学生课后可通过阅读教材、课件和参考资料,以及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并让学生整理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总结的学习心得体会,为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做准备。

3. 隔堂讨论

从第3次课开始,每次课的第1小节进行分组课堂讨论,四人一组,组内讨论二十分钟左右,然后由每组代表发言和展示成果,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表扬表现比较好的组,并解答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重要问题。

四、“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

1. 學生学习自主性明显提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未对课程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则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明显提高。

2. 课堂轻松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较难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提问,课堂变得轻松活跃,一些平时比较被动的同学也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专注力都较高。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更主动,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对回答错误的同学予以纠正;二是在课堂讨论中, 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是在课堂讨论中,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回答教师的提问。

五、提高“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探索,但它是否适合还需要经过具体教学实践过程的检验,教师可根据所承担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调整优化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步骤,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是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下面就进一步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1. 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因此,教师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又要努力提升统筹全局的能力,使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顺利、高效。

2. 灵活安排课堂时间

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课堂时间分配是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但在实施过程中宜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对有些讨论题,时间到了,但学生还是意犹未尽,可推迟进入下一环节;也有些讨论题,学生讨论兴趣不高,则可提前结束。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这两个环节的时间进行灵活分配和调整。只要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控课堂,可适时调整授课时间安排。

3. 高度重视课程作业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整建构,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和记忆。所以,高度重视课堂作业能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4. 全面细化成绩考核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课堂讨论环节,因此,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表现应当体现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包括课堂讨论、小组成员上台PPT汇报、成果展示、辩论赛等环节,且成绩随堂记录。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 张学新. 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

[3] 周冲,王明.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

[4] 包本刚, 曾宝成, 石循忠, 等.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及对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 2018(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