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时间:2024-08-31

牟永辉

摘 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发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基本上每册都安排了以数学文化为专题的相关连环画。数学文化教育在数学教育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也逐渐被确认,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 融入了数学的实际教学之中,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课堂;策略

数学文化这个词就说每一个定义都各自有各自的侧重点。那么归纳起来,其实数学文化的定义可以有下面这两种形式,第一种我们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他不仅包含了数学知识,还包含了人文性的知识,这个指的就是数学文化。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不仅包含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还包含了一些数学史,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

一、渗透数学史进行数学文化教育

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下厚实的数学文化,这些宝贵的财富,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学生觉得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如此大的方便,那么是谁发明了“数对”呢?请看一则资料(用多媒体播放):笛卡尔是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他也象我们一样,想用一个好方法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但是笛卡儿无论怎么尝试,都无法用一个数来确定点的位置!一次偶然的机会,蜘蛛给了他启示。他生病了,躺在床上,看到墙角有蜘蛛在织网,蜘蛛网上有很多的交点,这些点是横着和竖着的蜘蛛丝相交而成的。“有了”他忍不住叫了起来,“用两个数不就可以将点的位置确定下来了嘛!!!”于是,经过思考,笛卡儿最终发明了数对!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笛卡儿还吧蜘蛛网化简成网格,也就是我们学习的平面坐标系了。在西师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数学文化,特别是“你知道吗?”专栏。这个专栏向学生介绍了数学家、数学奇闻、数学方法和思路等。

二、数学思想方法滋润解决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要寓于知识教学这一载体之中。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回顾解题方法, 进行再思考, 可将零碎的知识和方法上升为数学思想方法, 为解决其它问题提供有利武器。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中:

师:现在你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吗?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数方格。 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为什么不直接计算面积,却要用数方格的方法?(图形较复杂)你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方便吗?

转化图形。

师:还有什么方法呢?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转化?

追问: 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平移到图形下面的?

生:原来图形比较复杂(板书),不好算面积,因为凸出来的部分跟凹进去的部分大小完全一样。

师:那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生:上面的半圆向下平移了8格。转化成了一个简单图形 长方形。(板书)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怎样将原来这个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生:把上面的半圆向下平移8格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师:你又是怎样将第二个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的?对于第二图形,你想得方法是什么呢?

生:将下面左边的半圆放到上面左边空白部分,右边一样。

师完善:(边画旋转符号边说)下面左边的半圆通过什么方法就可以到上面这儿了?(板书:旋转)

师:准确地说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师:右边半圆呢?

生:绕着点逆时针旋转了180度。

师:这样一来原来两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了两个简单图形长方形。

现在你能判断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师:我们发现这两个长方形面积一样。说明原来两个图形面积也一样?为什么?

生:因为只是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你觉得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将题中的两个复杂图形在不改变面积的前提下转化成两个简单的图形、转化策略的应用使这个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了。

三、教学中的数学文化要体现数学美

数学美是无处不在的,它的简单性,和谐性和奇异性,常常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课堂上要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圆的认识》这一课,大家能充分感受到老师在挖掘数学的审美因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课始,老师在课件上呈现了“平静的湖面,一颗石子轻轻地落下,泛起了一圈圈波纹”这样一个画面,在学生的视野中,“圆”以这种美好的状态出现,加以优美的音乐,生活中各种圆形的拱桥、建筑等展现于学生眼前,美不胜收。在丰富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推进,使圆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心間,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数学活动有效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数学活动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化。如组织学生进行抛硬币和摸球游戏。在感知“可能”、“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性大小”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抛硬币”,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摸球”,让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反思为什么摸到的都是黄球?引出、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第三次“摸球”,先让学生试着猜想“怎样做才能在盒子中摸到白球?”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在知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过程中,又设计了“说一说“,”连一连“,”涂一涂“,”幸运大转盘”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更深!

参考文献:

[1]梁策力,陈朝东,罗丽珍.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板块的教学策略――以西师版教材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4(4).

[2]高文萍.浅谈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教育科学[J] 2017 年 7 月

[3]戴豫吉.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进展·教学与科研[J]2019.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