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教学与想象能力培养

时间:2024-08-31

郭海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想象力被人们称之为科学创造的动力和出发点。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想象能力则是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形象思维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仅对学生学好语文,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工具,是理解的工具,是表达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考,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创造文学。在语文学科,着眼点不在内容而在形式。比如,在语文课文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不是政治课文,《鸿门宴》不是历史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也不当自然知识课文看待。教它们的基本目的,在于学习它们的表达形式。这是在性质上,语文和其它所有学科都不同的地方。

二、想象能力的含义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人所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为想象能力。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或者能回忆起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而且在思维的参与下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的,现实中尚未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三、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和运用

(一)语文课中的景象、人物形象、场面描写等都必须凭借想象去再现、去领会。

汉语言的基本组合单位是汉字。一个个形象凝缩的方块图形很容易激发人头脑里储存着的丰富信息的表象。而这一个个由图形而发出的表象,串联起来就形成了流动的卡通画。作者是反向通过这种方式来联想、想象,感悟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思想。

例如,教学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曲时,引导学生通过作者运用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十八个字九种景象表达的悲凉气氛中感悟到“断肠人在天涯”之情。为什么一个个普通的汉字排列在一起形成的景象,具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除了在于汉字的魅力、积淀深厚的文化传统的魅力外,恐怕还离不开中国人思维形象性的特点、离不开中国人的想象能力吧!

(二)、学生作文中所写的人、所写的事、所绘的景,也要靠想象去塑造、去构思。

想象性作文反映了想象能力在作文中的具体运用,也反映了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理念。下面是1991年的高考作文题,充分体现了想象能力在作文中的应用。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个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树枝等陪衬,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圆总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教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这道作文题的原题设计很有特点。原题本身含有情景,然后要求学生作类似的情景想象。农村的学生可以把圆想象成一盘石磨,一架水车;城市的学生可以把圆想象成一个清澈的喷池,一座美丽的花坛;男生可以把圆想象成绿荫场上的一只足球;女生可以把圆想象成一面小镜子;小至一粒红豆,大到一颗星球……想象的空间可谓大矣。经过想象,作文的立意更新颖,结构更巧妙,语言更丰富,作文中的人、事、景写得更具体、充实。

四、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语言及表象,培养想象能力。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丰富的语言及表象的调节下进行的。丰富的语言及表象,可以使想象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一)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丰富表象。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精读優秀课文。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重视课内课外的材料的联系和组合,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比如,学习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流水鸣溅溅”;“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让学生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诗人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进而领悟诗人借流水表达的不同感情。

通过这样的积累,时间长了,积蓄多了,学生的语言及表象自然丰富了,想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从生活实际中丰富学生的语言及表象。

想象需要丰富的表象做基础,而丰富的表象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大量接触并观察客观事物才能形成的。传说木匠使用的锯是鲁班发明的。一天他上山砍柴。山很陡。他用手抓住茅草往上攀登,不料被茅草上长着的小刺划破了手。他细心一看,茅草上排列整齐而又锋利的小齿,心想若把铁皮也弄成像茅草上那样一排小齿用来锯树,不比用斧头砍更好吗?他回家后用铁皮做试验,终于发明了锯。这说明想象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凭借获得的事物表象而产生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观察、认真体会,大量的接受信息、去伪存真、提炼加工,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增强学生的语言,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想象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桥梁。学生较好地具备了想象能力,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希望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吧!

参考文献

[1]《外国名人名言录》,杨栩主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2]《中学语文教学法》,朱绍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一版。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用书·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王鹏伟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用书·中学语文学习心理及学习方法研究》,毓明莅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用书·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刘华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中国教育学刊》,梁为楫主编,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0年第一期。

[7]《黑龙江教育》,张桥总编,黑龙江教育杂志社,2001年9月第9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