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韩庆锋
摘要:随着初中课堂学生数量增多,但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依然延续着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的在当下教育环境中出现一些弊端。合作性学习,分工式学习可以成为新形势下英语教师在教学授课过程中的新途径。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避免课堂的乏味、学生的不积极、不参与。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有成效,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学习英语的最关键时期莫过于初中时期,在这一阶段,很多学生对于这门学科有着惧怕心理,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着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产生不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使学生出现逆反、厌恶心理。从这个方面来说,初中英语教师就肩负着较为重大的责任,在能够使学生接受这一晦涩难懂的内容同时对其产生兴趣。此时,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就较为突出,作为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合理运用,转换教学思维,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讲人。
一、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合作性学习在课堂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成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来开展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先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再授予不同的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中更多的是扮演导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课堂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完成被分配的教学任务,相互交流心得,从而完成被分配的教学任务。
合作性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小组这个小团体的团队荣誉感。初中学生胜负感较强,不同的小组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小组之间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比拼,小组任务的完成靠大家,这样每一位同学都会为自己的小组贡献出一份力,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控制好課堂气氛。
二、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根本在于情景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并不是特别高,英语教师就需要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谈的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这一情景模拟,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也对老师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在分组过程中,老师要考虑小组学生的性别、成绩、性格以及其他因素,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实力,做到“势均力敌”,充分挖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切勿分组实力不均,不仅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教学任务无法顺利进行。
(二)具体办法在于竞赛
初中英语课堂的合作性学习,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满斗志的参与其中,当然小组竞赛的前提是围绕课程内容。英语教师在小组分配过程中会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打个比方,对于“It is necessary for sb to do sth”这一句式,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个例子,让学生根据例子想象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汉语说明句子的意思,在通过组间成员的合作,查阅单词等方式,尝试使用英文进行情景表达。根据不同小组的表现,英语教师要进行实时记录,综合考虑答案的正确性以及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程度评选出最佳小组。更重要的一点是,正确的答案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感和寻求答案的过程。
三、合作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合作性学习在课堂中的顺利应用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十分考察师生之间的默契,我们简单说一下在合作性学习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之前说到,初中生的胜负感和荣誉感较为强烈,小组学习竞争性又比较强,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激烈争辩的情况,更为严重者会出现组内或者组间争吵。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积极干预,适时调节,避免出现严重问题。对于不同性格学生进行安抚,从而保证课堂的纪律性以及教学任务的顺利展开。
英语教师应当起到“控场”的作用,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的身份就是导演,而学生的身份就是演员,不可避免的会有学生进入场景快有的学生进入场景慢。所以,英语教师在布置完本堂课任务之后就要进行引导,使学生主动思考,要向着授课内容前进。避免学生不进行分析就直接交流。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也不利于教师课程的进行。
正如上面所说,英语课堂是一个剧场,英语教师就是最大的导演,学生则是舞台上的主角,而合作性学习就像是一种拍摄方式,这种方式的成败与否在于老师这个导演的调动性。教师可以强制性的要求剧本,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由发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通过诸多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发挥自身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主动公布答案,而是应当靠小组成员之间的探索合作来找到正确的的答案。教师始终要做到观察和引导,将课堂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7(6).
[2]刘志国.合作性学习与教学模式的变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 201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