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林旭升
摘要: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即使经过高强度的多轮复习,大部分学生依旧难以突破瓶颈,原因之一在于对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理解不到位,只知其一(基本运用),不知其二(灵活运用),遑论其三(局限性).本文从常见的解题方法入手,指出学生的思维误区,打破学生的“半知半解”,给高三的复习教学一点启示。
关键词:解题方法;半知半解;理解
疫情期间,教师公开课由线下转到了线上.笔者聆听了几节高三复习课,发现学生虽然苦陷题海战术,思维却越发僵硬,原因之一在于对解题方法的理解片面、单一.本文希望在解题层面,打破学生的固有认知,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给高三教师的复习教学多一点启示。
一、点差法
我们最开始接触“点差法”,是从教材上的习题开始的:
(人教A版选修2-1第45页)已知椭圆 ,一组平行线的斜率是 .
(1)这组直线何时与椭圆相交?
(2)当它们与椭圆相交时,证明这些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的中点在一条直线上.
问题通过设点、列式、作差可解.类似与圆锥曲线中点相关的问题,都可以照此快速求解.因此,有了我们熟悉的口诀——遇到弦中点,两式减一减.口诀很好记忆,却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即点差法只能解决与中点有关的问题.实际上,点差法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比如下面这道浙江高考填空压轴题。
须知生成数列的本质是迭代,因此我们只需作出生成函数的图象即可.需要指出的是,蛛网法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列的单调性、收斂性、有界性等重要性质,对于估值问题却束手无策,比如下面这道例题。
结束语:
文章所谈及的解题方法,学生平时经常接触,却未必真正理解.学生身陷题海战术而收获甚微,教师应该予以引导.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言:读书是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过程.诚如斯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