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时间:2024-08-31

林荣滋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与发展,教育部门对教师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课程而言,数学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都有显著的提升,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实际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对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展开深入探究,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学问题,科学处置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将课堂教学推向健康轨道。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改革

引言:

初中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除了应对中考还可以提高核心素养。而当前初中教学采用老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模式而不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缺乏深度学习[1]。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当前亟须探寻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的时空交给学生,让学生成為知识的探究者,亲身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致力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2]。教师只有一改以往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一次函数的概念”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教师直接用抽象的语言描述一次函数的概念,学生有可能听得云里雾里。教学中,教师先举出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列式解答,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解答,经历了实质性的探究之后,教师把旧知和新知相联系,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然后,教师再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辨别哪些是一次函数;再通过练习,写解析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灌输,而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性的活动过程,自己在体验中进行感悟,这就有效理解了一次函数的内涵。

比如,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授课中,教师在引入情境中利用生活动中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及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折纸、测量高的长度,观察并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分小组探讨并试着用几何语言证明出角平分线的性质,最后利用练习题多让学生上台板演运用。课堂上通过“实践-猜想-证明-运用-归纳”等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融入课堂,达到的效果会比单纯的讲练结合更好。

二、运用情境教学,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

学生需要利用旧知识来与外界交互学习新知识。而设置情境是将这种交互引向深度学习的重要因子,而深度学习又是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教授“平方差公式”知识点时,如果教师仅是让学生记住平方差公式会在解题过程中套用就行那么学生的思考就停留在浅层[3]。但我们能注意到“平方差公式”的学习位置在“多项式乘法”后面,其实平方差公式就是一个特殊的多项式乘法,因为特征明显而被单列出来。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联系,让学生主动思考。也就是说在教学平方差公式前要先复习多项式相乘,主动联系过去所学在设定好的情境主线下,引导学生先观察像(k+3)(k-3),(m+1)(m-1)这种字母系数是1的多项式乘法例子,再到(2n+1)(2n-1)这种字母系数不是1的多项式乘法例子,一步步思考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的结论。在教学生推导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关键不仅仅是记住公式,而是在探索中解决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锐角三角形”的授课中,先利用生活中实例(如校运会中的起跑器)引入锐角三角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授课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同个锐角的不同边长的比值不变,不同锐角时其三角函数值的变化等。也可以利用现场拍照上传到一体机屏幕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果得到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若能在课堂上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数学知识更为直观、形象,适应于学生认知过程。通过不同形式的技术展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构建导学问题情境,善用导学案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传统教学的经验依据课本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案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也缺乏联系生活应用的分析,学生在学习时难度相对较大,学习兴趣也普遍较低,这也会直接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基于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课本教学知识出发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引导问题,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思考中带动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立足学生以往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将课堂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融入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以往被动式接受的学习模式活化学生学习思维。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相关知识点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周末的爬山活动中,小红发现,随着爬山高度的不断增加气温也会随之下降,越往上爬温度就会越低。已知小红出发时所在位置的温度是23℃,每上升500米温度就会下降2℃。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用数学关系式来表达高度x与所处位置的温度y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角度出发导入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之间建立有效的关联,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在“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的授课上,可利用导学案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导学案上可分成:(1)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填空式的,让学生填写,进行知识疏理);(2)解直角三角形基础巩固,把知识点进行分类练习;(3)思考拓展,多设立一些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思考等;(4)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利用小组交流协作或成果展示,把难度较大的题目通过交流与合作来解决。在课堂上可节约时间,把时间多给学生,让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归纳等。平时导学案可提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预习,带着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与协作等效果会更佳!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种种举措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教无定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组织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如涛.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写算,2020(17):71.

[2]杨国华.例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7):1-2.

[3]闫红英.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0(11):1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