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楼聪楠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教育的推动作用。为了做好教育工作,我们迎来了新课改,新课改时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当今的教学,由以前的“灌输式”转变到学生自主式参与性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将教师从课堂的主角转变成配角,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目的地进行引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求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目前教师们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并强化学生注意力
以三年级学生为例,他们的年龄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人发育期,个性逐渐占重要地位,他们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容易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素质。良好的注意力有助于数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又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二、培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从大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与手相联系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了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使书本内容生动化,让数学学习更加形象,课堂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学过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引导学生在创新中发展
教师因循守旧思想导致学生日渐养成懒惰的学习习惯。如学生有多种解题方法,而教师不鼓励,而且嫌麻烦而否定,这就会导致学生不再从不同角度考虑解题的方法,而是迎合教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创造能力日渐退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方法,激发他们创新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勇于创新的好习惯。在对方法的评价中,不能因学生的解题方法烦琐而给予否定,反之,要加以鼓励和表扬。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勇于探索解题思路的热情,还能起到榜样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了,解题能少走弯路了。
四、以微笑的方式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脸,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着脸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界的压力来迫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我想,这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数学老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首先自己就要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五、创设不拘一格的评价细则
教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学生健康发展、能力提升的保障,相反,则会扼杀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负面作用。所以教学评价首先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要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每个学生都有他优秀的一面,对于学生的这一面,教师要认可。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和信任,要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评价。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问题要更深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让学生的努力方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参与中体验、感受数学的乐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