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庆忠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懂礼仪、讲规矩,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将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这是每一个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比较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中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技术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教学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的时候,其余的学生也会自觉加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道德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一门学科的知识。但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的时候,这一节主要讲了“家”的意义,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非常重视“家”,一直强调家和万事兴,注重“兄友弟恭”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古今贤哲对于“家”的理解,通过简单的动画能够让学生对于中华传统的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越来越轻松愉快。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信息化时代里,几乎人人有手机、电脑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软件来给学生传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该教学软件来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和视频,学生只要登录账号就可以观看。比如学生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时候,其中有一节课程内容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弟子规》里也有关于诚信的论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礼记》中也提到“君子以成为贵”等,教师可以将诚信等名言警句整合起来做成一个学习资料包,上传到网络教学软件中,要求学生观看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标准,在仔细观察哪些学生严格践行这一标准,哪些学生只是浮于表面,这种激励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真正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行事的重要守则。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而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好的养分,能够对形成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能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教学,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学生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的时候,自古以来中华儿女都接受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国家的发展,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平凡岗位工作视频,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一定让要让学生意识到“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真正的含义,积极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法治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起来,以此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过度依赖,否则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百科知识,2021(05):123-124.
[2]沈正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分析及策略探究--以《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2021(03):128-129.
[3]周翠.浅谈以\"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一课为例[J].考试周刊,2019(08):145-146.
本文是福建省 “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文化认同感》的阶段研究成果 (FJJKXB20-1052)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