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与旅游发展分析

时间:2024-08-31

刘鑫 黄晨曦

摘 要:本文从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的地区分布及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图表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湖北省412家A级旅游景区的地区分布特征及与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发现湖北省旅游景区分布较为分散,且旅游收入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对当地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旅游资源富集区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从而对湖北省旅游发展提供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经济发展

1 引言

旅游景区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决定因素。其等级、名声及分布位置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数量对旅游资源的潜力开发、后期效益等都有重要的影响,2005年实施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规定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1]。本文以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作为对象,其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中部地区中经济最为雄厚的省份。笔者利用不同的统计研究工具方法对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进行分析,为湖北省旅游资源的深入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等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区特征

2.1 研究区概况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与安徽、河南等省份相连,全省国土面积18.59万km2。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2018年全省总人口6172.9万,其中常住人口5917.0万,全年旅游接待人数72254万人次,同比上涨13.8%,旅游总收入6344.33亿元,同比上涨15.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186.88亿元,全年入境旅游人数405.11万人次。

2.2研究区景区分布状况

据统计,湖北省A级景区在17个市区的分布数量排序分别为:十堰市64家,黄冈市63家,宜昌市45家,武汉市44家,襄阳市36家,恩施州32家,咸宁市28家,孝感市25家,黄石市21家,荆州市17家,随州市13家,荆门市12家,神农架林区6家,鄂州市4家,仙桃市2家,天门市和潜江市0家(图1)。从数量上进行比较,可知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富集区鄂西部和鄂东,主要为十堰市、黄冈市、襄阳市、宜昌市,以及武汉市等城市,而鄂中部的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等城市的A级景区相对较少,旅游资源相对较匮乏。

3 研究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A级旅游景区数据来源于该省份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10月。共有A级景区412个,其中:5A级景区12个,4A级142个,3A级219个,2A级38个,1A级1个;本文分析工具主要使用EXCEL、SPSS软件,使用地理集中指数、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进行分析。

3.2地理集中指数

R为相关系数,、 分别是变量X、Y的均值,、 分别是综合景区状况和旅游收入,X与Y为统计关系,且-11。将湖北省5A级景区—A级景区记为5—1,各市区综合相加为综合景区状况,输入数据得R=0.519,可认定湖北省综合景区状况和旅游收入中度相关。同时通过对图2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湖北省旅游收入最高的为综合景区状况较好的武汉市,且在图中发现潜江市、天门市等旅游资源稀缺,其旅游收入也较少,随州市、荆门市、襄阳市、宜昌市等景区水平由左到右越来越高,其旅游收入也大致越来越高,但黄冈市、十堰市等综合景区状况较高,旅游收入却较低,也符合相关分析情况。

3.4 等级结构特征据统计

根据各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湖北省、河南省、江苏省三省A级景区数量分比如表1所示。其中湖北省A级景区数量最少,江苏省最多;同时湖北省3A级及以上景区占比90.53%,河南省3A级及以上景区占比81.21%,江苏省3A级及以上景区占比78.37%,湖北省的高级别景区比例高于另外两省,但江苏省的3A级及以上景区的数量远远高于湖北省及河南省,尤其江苏省5A级旅游景区数量最多。

4 结论

4.1 旅游发展问题

通过对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了湖北省旅游景区的一些规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湖北省A级旅游资源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湖北省旅游资源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在十堰市、黄冈市等城市出现了明显的聚集效应,地区分布差异化。二是湖北省旅游发展过于依靠资源联动,尤其是省会城市武汉的旅游发展。三是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十堰市、黄冈市、恩施州等地区为旅游资源富集区,而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力较弱,旅游收入与实际旅游资源不成正比。

4.2 旅游发展思路

4.2.1 旅游资源深度开发

湖北省的A级旅游景区共412家,旅游资源足够的丰富,更需要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转化过程中对资源的深度开发极为的重要。深度开发即是指对旅游资源的精细化开发,而非停留在表层次开发,要着重于目的地的文化层次,积极创新,充分利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形成对旅游者持续而强大的吸引力。同时对景区的环境与服务质量要严格把控,做好品牌传播,以及对景区内商家、居民的协调管理,有效挖掘旅游景区潜力。

4.2.2 打造旅游IP信息产品

夏蜀教授将旅游IP信息产品分为三类,分别是产品开发类、业态融合类,以及营销传播类信息产品[3]。三类旅游IP各有重点,而湖北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足以在不同旅游景区选择合适的IP方向,可在文化意蕴丰富的地方开展营销传播类,利用当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在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采用产品开发类,为满足游客需求创造出其所喜爱的内容。在电影城、特色小镇之类的景区采用业态融合类,如“文化产业+旅游产品”、“主题活动+旅游产品”。同时IP方向的选择不是单一的,景区可结合政府支持适当选择。

4.2.3 全域旅游统筹开发

发展全域旅游,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实施“旅游+”战略,持续提升旅游与文化、农业等各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能力和水平[4],如旅游与三国文化结合的历史旅游,与炎帝文化结合的寻根旅游,不断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进一步释放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同时大力发展“两圈一带”(即武汉城市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战略构想[5]。实现“两圈一带”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S].(GB/T17775-2003).

[2]王丹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497-498.

[3]夏蜀.旅游IP概念探微:范式转换与信息产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102-111.

[4]杨彬.发展全域旅游 共享美好生活[J].旅游学刊,2020,35(02):1-3.

[5]王雯萱,谢双玉.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优化[J].地域研究與开发,2012,31(02):124-128.

作者简介

刘鑫(1999.03-),男 湖北随州人,本科在读,学生,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