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话亭》观感

时间:2024-08-31

陈白雪 廖焕仪 孙宇

电影,无论作为宣传工具还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无法脱离时代的限制,也正因如此,它能最诚实地将一个时代的政治、审美、社会生态放映给后人。对于研究与认知历史来说,电影已然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文献,以更艺术的方式叙说一个时代里的社会和人。由安东尼奥马赛罗导演的短片电影《电话亭》,讲述了一个男子无意中被困于广场中的电话亭,从无助,烦躁,绝望直至崩溃的过程。本片摄制于1972年,在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与国内传播度的情况下,它成为了西班牙历史上反响最强烈的短片电影之一。从上世纪至今,对于它的讨论从未停止,或者说,人们更热衷的是《电话亭》里的时代,时代里的人与权力机器。作为弗朗哥时期的艺术产物,《电话亭》在惊悚的音乐氛围下呈现了一个荒诞真实的故事。一个不知从何而来、随机狩猎着走进它的人的电话亭,一个无法理解自己遭遇的不幸因何而起的悲哀男人,一群漠视他人的不幸且事不关己的民众,一个经济急速发展的社会,和一个吃人的、充满现代感与巨大机器的地下工厂,无一不对弗朗哥时代后期进行了压缩和呈现。然而在一个言论管制与审查颇为严格的年代,艺术本就举步维艰,批判现实则更为困难。而安东尼奥选择将一个夸张的、惊悚的荒诞故事,放在最日常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令人忍俊不禁却无法对一个虚构的故事彻底置身事外,既摆脱了审查,又达到了陈述事实的目的。正是因为《电话亭》里的世界太荒唐又太现实,也正是因为它诞生于那样一个艺术无自由的年代,却将艺术源自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这一特点发挥得如此精湛,它已不仅仅是一部诚实表达现实的电影,更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和风格电影。无论是作为艺术本身,还是作为历史的参考资料,它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弗朗哥时代的优秀电影不在少数,当人们提到弗朗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恐怕很少人会想起

《电话亭》。西班牙国内,大多数人都对弗朗哥持批判态度,在提及那个时代时,也更倾向于陈述战争、锁国与思想钳制给国民带来的贫困、不幸和迫害,也都基于此对弗朗哥时代进行反思。而现今,在西班牙国内经济萎靡的现状下,怀念弗朗哥时代的言论越来越有市场,因为正如《电话亭》中呈现,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班牙——弗朗哥统治的后期,是西班牙近代经济实力最雄厚的时期。我想,这也是《电话亭》需要被重提的意义所在。到底是什么带给了西班牙繁荣,带给了人民更好的物质生活?是弗朗哥的统治还是市场的开放?

重提《电话亭》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唤醒人们对弗朗哥时代的恐惧,对弗朗哥时代的反思也不应只局限于对政治的反思,是什么带来了控制与压抑?是什么让个体成为没有思想的齿轮?又是什么带来了繁荣与自由?对历史的审视不是非黑即白,弗朗哥是西班牙人始终无法面对的耻辱,也是决绝否定的时代,但如此现世永远无法真正避免重蹈覆辙。

幸福与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自由的本性无法被磨灭。弗朗哥如何成为元首,是因为当时的人们信任了他,给予了他掌握国家的权力。然而他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人类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到过许多错误,但却很难真正的理解错误的原因,以及找到真正通往自由的道路。

到底怎么做才能实现个体的自由。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代相比,有余裕去购买非生活必需品去享受生活的时代无疑是更自由的。物质上的自由始终是广义自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精神自由发生在物质自由之后,也有人认为物质自由并不是必须,但历史告诉我们这两者永远是相辅相成的。《电话亭》中的人们显然实现了一定的物质自由,街道繁华大楼高耸人们生活体面有条理,而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穿着大胆时尚的女性也不再感到稀奇。而这正说明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思想解放。在弗朗哥开放市场之前,女性无法受到教育,无法外出工作,条条框框的约束被贴在大街小巷,规训着西班牙女人去成为笼子里的仆佣。所以贸易带来的显然不仅是商品的交换和经济的发展,还有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解放。因此,我并不认为物质自由有碍于思想的自由,它反而促使思想的自由变得更为可能。但《电话亭》同时向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压抑。弗朗哥的威压并没有彻底退出人们的生活,它依然存在,它依然进行,它依然在不知不覺间吞噬着人们的灵魂。这是与市场相对的力量,它钳制着思想的自由,真正阻碍着它的发展,也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倘若没有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人们的物质自由也会随之衰落。民主的西班牙仿佛是反思弗朗哥时代后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并没有摆脱弗朗哥时代的本质,换种方式换种说法为管制与审查开脱,或许能许多欺骗无知的人,或许能谋得权力,但这一切都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人们以为自己得到了思想的自由,却依然苦苦挣扎在实现物质自由的道路上,这只能说明,大多数人信奉的理想是错误的,解决的方法在别的地方,而我们却因为盲目与固执无法触碰到答案。

西班牙的衰落,与市场的衰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民生活的退步,毫无疑问也是市场的退步。参与政治不是答案,参与市场才是答案。

以史明鉴,这是人人都听过的词,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真正能放下固有的偏见,去接受不同的意见的人太少。因为很多人从未怀疑过自己多年的认知,越是年长也越不愿意去怀疑自己,那意味着质疑否定自己的过去。从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只看自己认可的书,只与自己的同类交流,割裂越来越深,离真相也会越来越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