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如何融入课程思政

时间:2024-08-31

摘 要:***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职业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专业课程

一、课程思政视什么?

“课程思政”一词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它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的文字上的调换,从教育理念或课程理论上讲,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组合,而课程思政则是一种课程教育体系或者说是一种育人体系。

二、在专业课方面实施课程思政的重点

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重点在于要以系统化的思维,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为了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育人、成人”这一问题,我们要从思想上来提高我们的认识,认识到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思政要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四大模块,其中专业及实践类课程教学虽具有教育性,但对于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爱国情结等,多数教师却认为思政教师应该教授的内容,一直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育人功能,用思政工作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思政贯彻到所有课程中。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大多是以传授技能与知识为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高职院校逐步树立了大思政理念,但很多专业老师在是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不知道如何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而并不是生拉硬套几条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这样不仅缺乏说服力,还影响授课内容的逻辑连贯性,让很多专业老师感到迷惑。因此,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的教学目标应是能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的到一起,通过找到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点,让教师无缝的连接在一起,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思政思想的认同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发挥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作用,促使专业课教学中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自身价值培养的有机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后,在教学目标上,思政的刚性要坚守[2]。课程思政在展业课程层面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将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高职教学在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让专业课中承载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

三、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高职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许多教师觉得将思政融入专业课课堂太难了,因为理论不熟悉、方法不知道、融入没经验[3]。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课堂,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所在,可从“学习知识点、挖掘结合点、操练融入点”三方面入手,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深入[4]。

首先,“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上推行要从源头上下手,系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插入专业课程德育元素的相关内容,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贯彻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在编制专业技能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的专业课课程标准时,探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分析并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了规范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课程标准要充分的体现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融入?怎样融入?建立专业课程德育目标及德育评价指标,有利于进一步巩固。

其次,提炼融入点。就是要找到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内容中去的位置,这个位置如何寻找?这要求教师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找准将社会热点和身边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点,并融入思政元素。所以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要抓准融入点,不要勉强或胡乱“生拉硬拽”,所以教师们可以进行团体备课,老师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寻找融入点,多沟通,多交流,让思政元素更加顺畅的融入到专业课课堂上。

再其次挖掘时机。在将思政内容融入的过程中,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要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融入多少个思政点合适?在什么时候融合?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多积累一些思政元素,多思考融入时机,但是“可以用”不等于“必须用”,并非越多就越好,妙在得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针对教学内容运用恰当,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一是需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二是教研室、课程组要强化集体备课,集众人的智慧才会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总结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见,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必须以促进学生成长成人为检验标准,专业课的融入更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当下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注重诊断与持续改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从自身教育方法入手,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坚信,课程思政的教育会越来越来好。

参考文献

[1]邵建平.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 (7) : 29-3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

[3]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中国教育报,2017.3.

[4]徐建光.坚持全课程育人深化课程思政改革[J].上海教育,2017 (12) : 14.

作者简介:

李静(1987.1--)汉 黑龙江哈尔濱 女 硕士 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