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团组织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研究

时间:2024-08-31

谢明月

一、前言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社会力量中最富朝气,最富创造力、最具开拓精神的群体。他们肩负历史使命、承载国家梦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青年群体就业方式开始的转变,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不断扩大。传统的团组织服务模式多围绕着体制内的青年群体展开,新兴领域青年的团组织服务工作一直处于边缘化、模糊化的状态。如何顺应时代变化、做好新兴领域青年群体服务工作,是横亘在共青团工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保障团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深入研究其群体的成长特点与发展规律,把握正确方向,摸准脉络。以服务机制建设为契机,以树立理想信念为导向,凝聚新兴领域青年力量,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

二、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基本情况综述

2.1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范畴

什么是新兴青年群体?新兴青年群体主要指在活跃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以新兴领域为主场,走灵活、多样性职业道路的青年群体。他们中有非公有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自主创业者、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自由艺术家、新生代农民工等。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诞生在经济社会变革的转折期,属于新的社会群体。他们具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聚集方式;他们人数日益增多、流动性强,聚集方式不固定;他们职业种类跨越大,成长需求形式多样;他们关心社会重大事件但政治参与度低。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青年群体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2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特征

2.2.1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

当下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发展中经历了深刻变革,大量新兴的职业类型迸发出现,带动了大批的相关行业从业者,形成供需两旺的局面。***总书记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青年人群将会越来越多”。有数据表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青年群体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比例基本稳定在90%左右,九十年代之后入职者的比例下降到30%到40%左右,青年群体的就业形势反映了中国就业体制的结构变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来看,城镇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就业人数逐年上升,而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呈缓慢下降趋势。可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加深,更多青年活跃在非公有制单位,并形成了稳定的局面。

2.2.2职业跨度较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产业,它们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凝聚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培养出一批在新兴产业从业的青年群体。由于新兴领域产业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新兴青年群体职业类型差别性较大。虽然同属于新兴青年的范畴,但其所属行业、工作性质、组织模式、成长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新兴青年群体职业分化程度也在逐渐扩大。面对数量庞大、职业跨度较广的新兴青年群体,共青团工作开展的难度随之增加。

2.2.3聚集区域分散

当前,青年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部分新兴产业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这也造成了其从业者聚集区域分散的现象。当下,大批的新兴领域从业青年属于“SOHO”一族,他们的工作模式更多将注意力聚焦在成果的呈现上,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组织活动较少,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涣散的局面。他们中有很多是新媒体从业者,是影响力极强的“网络意见领袖”,联系到、引导好该领域的青年,是共青团工作开展的责任使命,但在现实生活中,联系到该领域的新兴青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于新兴领域青年聚集区域分散、群体组织性较弱的情况,如何准确找到目标人群,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相应工作,是横亘在共青团工作面前的一大挑战。

2.2.4呈现出“逆组织化”趋势

与传统的事业单位、国家企业和政府机关从业的青年相比,新兴青年在政治上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他们中不乏聚焦社会热点的有志青年,但由于参政议政渠道的缺乏,导致该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率低,成为政治生活中的边缘化群體。新兴领域青年是在经济社会转型在过渡阶段形成的群体,身处于职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环境下,他们经历的环境矛盾和思维困惑更多,边缘性、矛盾性、易变性的特征凸显。在长期脱离政治文化生活之后,该群体的青年更容易出现“逆组织化”的特征。加上青年属于思维活跃的群体,又受当下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冲击,过于追逐个性化和自由,不愿意受到其他因素的束缚,更容易加深“逆组织化”的程度。

三、团组织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工作内涵:

3.1团组织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的意义

新兴领域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重担。***总书记曾指出:“新兴群体里面有很多有本事的人,有的甚至可以一呼百应。工作做不好,他们可能成为负能量;工作做好了,他们就可以成为正能量”。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号召下,凝聚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与服务好新兴领域的青年群体,为新兴青年提供工作、学习、生活中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当下共青团工作的职责所在。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必须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真正走进新兴青年群体,了解他们的特征,以新兴青年的现实需求为工作的切入口,利用群团组织的先进性、政治性,服务性、组织动员新兴青年群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用党的先进文化鼓舞新兴领域的青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用满足新兴青年实际需求的服务活动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促进新兴领域青年自身发展的同时,引导青年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促进,激励新兴青年群体立足自身专业,在新时代踊跃建功立业。

3.2团组织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的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共青团工作机制改革,促进团的基层建设,提升团工作对新兴青年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利用共青团的各级基层组织、团属社团组织及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社会组织,建立全方位、网格化的沟通交流网络。加强与各类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对其中的骨干做到稳定联系的全覆盖。通过联系机制的健全,及时掌握新兴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物质需求和发展规划。及时整合资源,提供服务,为新兴领域的青年在思想道德、社会参与、社会保障、身心健康、婚恋交往、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权益保护、预防犯罪、教育学习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让共青团服务工作成为引领新兴青年思想政治的有效载体,促使广大新兴青年紧密联系在党组织周围,坚定信念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新兴青年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建功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

四、团组织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思路

4.1主动联系,实现服务的有效覆盖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共青团带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新时代新兴青年群体的服务工作,是党交给共青团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深化组织改革、完善共青团组织机制、为党组织不断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使命所在。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要从联系新兴青年群体开始。“找得到、联系紧”是顺利展开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基本保障。面对数量众多、追求个性、聚集区域分散又远离政治生活的新兴青年群体,要发挥群团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主动联系,主动组织,主动引导。将共青团与新兴青年群体之间的联系线,视为组织工作顺利开展的生命线。

4.2从需求入手,贴近服务群体

***在提到新兴青年时指出:“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想要团工作真正行之有效地服务好新兴青年群体,要从他们的需求入手,推动专项青年成长政策,优化青年发展成才环境。从贴近青年发展的就业创业、身心健康、婚恋交往、教育成才等层面着手,分担新兴领域青年成长的烦恼,帮助他们畅通进入社会并实现自我提升的通道,帮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安定感和社会归属感。让团组织工作在真扎实干中,贴近新兴青年的迫切需求,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

4.3转变服务模式,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传统的团工作主要围绕体制内的青年群体开展,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传统工作渠道与工作方式无法完全匹配新兴青年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即使团的基层组织能够实现服务的全覆盖,但在服务效果方面,也是差强人意。在团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利用好各层级联系沟通网络,以新型青年的需求为切入口,转变传统的服务机制,由支配性向引领性转变。使团服务的成果真正施惠于新型青年群体,从而提升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团组织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路径探索

5.1完善制度保障

2017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首个青年发展“十年”规划,它是党和国家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是未来十年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指南。随即河南省委、省政府参照这一标准出台了《河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从对河南发展、青年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角度提出了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权益保护、预防犯罪、社会保障等10个领域的工作安排。规划中将新兴领域青年作为重要的考量对象,制定了具体发展目标和针对性的发展措施。2019年9月共青团中央专门印发 《关于切实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见》,针对新兴领域青年的团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周密部署。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表明了党和政府对青年群体的关心程度,它们事关广大新兴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事关共青团事业的改革发展,是让各项优质服务真切落实在新兴青年身上的强力保障。

5.2整合有效资源

全面提升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只依赖共青团各级基层组织、团属社团组织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在传统的模式下,团服务主要依靠团组织和同级相关部门的资源融合,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想要全面有效覆盖新兴青年群体较为吃力。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源获取的渠道也愈加多元化,团组织在联系各同级部门的同时,也可以积极联合社会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借力打力,推动有效服务的覆盖范围。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社会为舞台的服务新局面。可以联合各类社会组织,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加强对这些组织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组织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及时予以扶持和引导;可以联合各金融机构,利用其资源平台为个体经营的青年提供资金运转的保障;可以加强与各类培训学校的联络,借助其现有资源,帮助新兴领域青年实现再教育,助力青年成才;可以加强联系各公益组织,积极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带领新兴领域青年参与到群团的公益事业当中;可以加强联系各创业孵化基地,为新兴青年的创新创业筑梦导航。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团组织在整合各类有效资源之后,形成了一个资源集散的平台。将可利用的资源归置其中,供有需要的新兴青年自主选择,在服务工作与目标对象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将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工作落在实处。

5.3畅通联系渠道

要扎实推进共青团的服务工作,首先要建立起畅通的联系渠道,形成多边交流互动的立体化联系网络。要让各级团组织的团干部主动承担起联系新兴青年的重任。团干部是活跃在团工作的第一线的人,要自觉承担组织与青年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团干部要进行实际的走访和调研,争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并将下到基层的工作常态化。要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让深入青年、凝聚青年的新工作机制内化成为干部的工作自觉。要加强与新兴青年群体社会组织的联系,健全共青团和新兴青年群体社会组织联系的长效机制。利用专业化、群组化的平台,走进特定群体青年,利用已有的联系网络,畅通密切联系新兴青年的渠道,实现新兴青年与团组织的互联互通。要强化新兴青年高密度聚集区域的团组织建设。当下新兴青年在职业选择方面较为灵活,流动性强,联系难度大,要特别关注新兴青年的主要汇集区域,如产业孵化园、画家村、影视城等。在相关区域范围内直接建立团组织,在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则通過成立俱乐部、联谊会等灵活的组织形式,促进团组织和青年的紧密联系。做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在建在哪里。

5.4培养青年骨干

新兴青年群体中不乏活跃在经济建设、文化生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有为青年,正确引导这批人,可以让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推动者。新兴青年骨干是各亚种类青年中的佼佼者,做好新兴青年群体骨干的工作,能有效凝聚周围青年、并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青年。团组织要及时发现和培养各个行业的新兴青年骨干,通过各类学习与培训,甄选出其中拥有正确政治站位潜力骨干重点培养。一方面将其吸纳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重点培养,增强他们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培训骨干力量服务青年、组织青年的能力和水平,让他们成为组织活动、引领新兴青年群体思想观念的主要力量。对于甄选出的青年骨干,要积极采用政策扶持、颁发荣誉、资金支持、推优入党等激励手段,把他们牢牢凝聚在团组织周围,并用他们在群体中的号召力,影响带动更多的新兴领域青年。

5.5拓展服务平台

团组织要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 2025 年)》的精神以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为契机,为新兴青年的实际需求和合法权益维护等提供有力帮助。要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积极联合社会各层组织,以学习培训、成果展示、技能竞赛、专业论坛等形式,为新兴领域青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支持和荣誉激励。有效地整合资源,为新兴领域青年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要提供就业创业平台,职业发展是关系到青年未来的重要因素,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兴领域的青年存在职业跨度大,灵活度高、流动性强的特征。共青团要加强新兴青年的就业服务,健全针对青年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就业困难的青年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推介,帮助失业的青年实现再就业。面对想要创业的青年群体,要联合各创业孵化基地,培养一批专业人士组成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及时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帮助青年了解创业流程、保有创业风险意识、增强创业本领。要提供维护合法权益平台。要积极保障新兴领域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合法权益。建立专业的法律咨询团队,对于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年,进行及时、专业的法律服务。要提供社会参与平台。新兴青年中不乏有能力者,但由于归属于体制外,进行社会参与的渠道不多,很多青年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表达。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协商的重要作用,为新兴领域青年提供社会参与的平台,鼓励与引导新兴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社会评价、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六、总结

新时代共青团的工作要彰显出新的时代特征,牢固把握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脉络,将活跃在各新兴领域的青年,如画家、自主创业人员、网络意见领袖、自由职业者们凝聚在团组织周围,让他们成为党员发展的后备军。要始终关心和爱护新兴青年群体,建立健全长效的联系机制,深入新兴青年群体当中,挖掘他们在社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项需求,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及时展开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对畅通联系机制,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通过满足新兴青年实际需求的服务工作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新兴青年群体的专业技能优势和奉献社会的热情,引导和促进他们在新时代踊跃建功立业。

共青团河南省委2019年度专项调研课题

课题编号:QSNYJ201923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