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阿依尼歌尔·艾克帕尔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文本细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借助文本细读策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文章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兴趣的培养、文章整体的把握以及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主动探究等角度出发,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认识文本细读,顺利达成预期的良好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文本的细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如果教师能够围绕文本素材,合理融入教学场景,利于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感情,从而准确把握文本核心内容。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学理念的应县个,很多教师尚且没有充分意识到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候,依然仅仅停留在学生糴文本含义的了解和认识,这样阅读教学就有一定的盲目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为此,笔者建议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加强对于文本细读策略应用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关系到学生能否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挂件所在。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自然也是如此。要想真正达到文本细读的预期效果,就要首先强化引导,培养学生对于课文及素材的兴趣,为后续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我们以《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在课堂的开始部分直接用语言“大家把课本翻开,今天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相信这样的导入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甚至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自然很难继续去针对文本进行细读了。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方式将其导入,效果可能更加理想。
教师可以首先抛出问题“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呢?有哪些自然风光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导入,学生们往往会七嘴八舌,争先回答,课堂氛围和谐、融洽,孩子们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产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导入“大家一起来看看我制作的视频,看看漂不漂亮?壮不壮观呢?你如果有机会,愿意去亲眼看一看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观看桂林山水的视频,学生们往往注意力集中,聚精会神,也会主动思考如何去描述桂林山水呢?视频结束后,教师可以继续设疑,对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作者运用了哪些描述方法?还有哪些詞汇可以用来描述桂林的山水呢?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再次对文本素材进行阅读,利于主动挖掘文本的关键,捕捉关键词汇,顺利把握文章的核心与内涵,也就更容易达到文本细读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文本,实现局部细读与整体阅读的结合
一篇文章无论其篇幅长短,都是由文字和段落构成的一个知识整体,因此对于文本素材,要先从整体进行把握,整体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在准确领略文章核心的前提下,在对段落展开局部的细读,否则就会出现文章的阅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具体来说,整体阅读就是就是要对文章的综合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总结,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表达意图等。
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然后通过多媒体,形象展示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学生很容易跟随教师的引导,为故事所吸引,也很容易准确通过视频把握到故事的主题就是在于歌颂五位壮士为了顺利完成掩护任务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学生通过视频能够深刻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了解文章的基调,从而为后续的局部细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局部细读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设疑,例如整个故事中,写到了两次掩护任务,哪一次是重点,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说由面到点,由点至面,逐层深入,重点突破,最终顺利完成对于文本的细读。当然在进行文本细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提前备好课,备好教材,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导入文本,在合适的时机抛出问题,这样的话,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学习的参与度更高,效果也就更加理想。
三、带动学生学会主动发问,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与外延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对一些文本素材进行阅读的时候,会感到困难,也会有一些疑问。作为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然后一起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最终成功将问题解决。这样的方式既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二泉映月》这篇文章学习的时候,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师傅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更多奇妙的声音。”读到这里,很多学生就会产生疑惑“流水声中为什么会有奇妙的声音呢?阿炳为什么体会不到呢?”等到学生继续阅读,可能才会有一些体会,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提问:师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阿炳长大了之后,究竟是否体会到了二泉流水的奇妙声音呢?学生通过探究,通过思考,就会逐渐明白,原来二泉流水的声音就是情感的表达,当阿炳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他听到了叹息声,听到了呐喊声,听到了倾诉的声音。
四、总结
通过这样的设疑和探究,学生们就更容易去挖掘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才能够更加深刻掌握文章的内涵,才能够逐渐实现对于文本素材的内化,才能更好体会作者文字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当然,学生的疑问各不相同,有些与文本内容的相关性强,有些可能相关性不高,甚至有的还有些荒唐,但是作为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鼓励他们提问,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更愿意主动探究,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雪莲.如何将文本细读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
[2]贺丽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07):85.
[3]孙芳.真思考 真感悟 真阅读——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的实现[J].华夏教师,2018(27):39-4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