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用预设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4-08-31

王琴

摘 要:语用预设领域的研究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深入和丰富,相关研究论著的相继发表,预设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论著记录了预设的研究发展历程,代表着各个阶段预设的研究水平,同时也为以后继续进行相关的研究的学者奠定基础。本文对这些相对零碎但是丰富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使整个语用预设的研究现状在学术上给读者呈现宏观的认识,以便探究预设文献研究的大致水平以及基本状况。

关键词:语用预设;综述;预设理论;应用研究

一、引言

预设又称前提、先设,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率先提出,他认为任何命题都存在着“一个理所当然的预设”。随后英国的斯特劳森发展,将预设看做是自然语言中一种特殊的推理现象。随着预设的发展,语言学家们发现,预设进入语言学范畴以后,慢慢进入了语用学范畴。随着国内外预设研究的不断深入,预设理论也更加全面与系统化,其理论的应用研究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兴趣。

二、国外研究现状

弗雷格在《意义和所指》中用“预设”解释了语义中的逻辑现象。预设本来是逻辑学概念,后来进入到语用学领域。利奇将预设分成逻辑和语用预设,法国语言学家基南把预设看作是话语的社会合适性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菲尔摩(1971)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语用预设。斯特劳森在1950年提出了预设新理论,预设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佩斯在他的《语用学》一书中进行了预设理论的论述。戴维·克里斯特尔把预设定义为“与语言相关的,当说话人说某一句子时所持有的假设。”莱文森指出,预设有两大区别特征,一是可取消性,二是依附于表层结构。卡图南(1973)列举了主要的预设触发语,列文森(1983)列举了13种预设触发语的类型,和卡图南的分类大致相同,但是多了一种类型。

国外的理论应用研究近几年也开始涌现:Stalnaker 在1974年提出了两个有巨大影响的主张,2006年Ippolito 从语义合成的角度探讨虚拟条件句中的预设投射现象。其后,Schlenker在2007年提出了透明理论,进一步将预设投射问题的研究向纵深推进。Chemly(2009)对量词句的预设进行了实验数据研究;将预设理论应用研究推向了高潮,至此,国外学者仍然在进行研究。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预设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80年,最先引入预设这个概念的国内学者是胡壮麟先生,其后,沈家煊翻译列文森的一书中的预设部分,陆续有许多学者对预设理论相关的著作进行翻译整理。在前期,基本上是对预设理论的翻译以及整理完善,努力构建预设理论框架,比如戚雨村(1988)、何自然(1984,1988,1997)、何兆熊(1989)、周礼全(1994)等。文化预设属于语用预设的一部分,此后,各学者围绕文化预设进行了大量应用研究。

从1986年起,沈家煊在國外语言学杂志发表期刊《语用学论题之一-预设》,翻译了S.C.Levinson的论著,开启了国内学者对预设的研究的序幕。真正将预设理的应用进行研究的是在1998年,陈新仁发表期刊《论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从研究内容看,主要涉及到的语用预设理论应用方面包括:与广告语、新闻标题、顺应理论、关联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相结合;在各种翻译过程中讨论对预设的处理;结合语用预设研究英语教学、政治话语文本;从数据上看,其中占比最重的是对广告语进行分析研究,在选取的100篇论著中,占到了44篇;从时间跨度来看,从1998年开始,相继有大量各种语用预设应用研究论著出现,李思龙(2002)、戈玲玲(2002)主要研究翻译过程中语用预设的处理以及翻译技巧的选择。魏在江(2006)、彭有明(2006)等主要结合其他语言学相关理论,进行语用预设研究,此外还涉及跨文化交际以及语用失误相关的语用预设研究。

四、评价与预测

综上所述,经过梳理我们发现,预设的研究范围在逐渐扩大,从最开始的逻辑学概念,引申到语义学界、语用学界。研究的内容得到丰富:首先是对国外预设的论著进行翻译,整理,构建国内预设理论体系并加以完善;由对预设的理论研究延伸到对预设理论的应用研究;从述评外国研究成果到开拓新的国内的研究领域;从用国内的实例研究印证国外现存的经典预设理论到用新的理论来阐释预设现象;从单纯的研究预设理论到结合各种新的语料进行预设理论的应用研究,其中涉及到翻译以及教学等文艺活动。研究方法不断提高:从单学科研究拓展到多学科交叉研究,形成了多学科研究交叉格局。

总体来说,在2002年以前,国内的研究大多数只停留在对国外既有经典预设理论的验证以及阐释上,涉及到新的领域的论著还相对来说比较少,对国外的经典预设理论论著的翻译、转述占主流地位。在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后,语用预设的相关论文大量涌现,这才拓宽了一部分研究领域。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预设理论研究领域依旧狭窄,可研究的创意有待创新。应用研究总体水平有待提高。(1)研究内容有待创新;据数据统计,单涉及到翻译与预设的相关论文,中国知网CNKI就有多达300篇,大部分是硕士论文,而研究结论也都相对单一,最终都会落脚到具体的翻译技巧上

(二)国内的学者对国外的研究成果敏感度不高,只对既有的经典预设理论进行研究,对近几年的国外预设研究成果并无太多涉及。

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国内预设理论的继续完善与构建,结合更多相关的理论对预设理论进行研究,提高对国外预设理论研究新成果的敏感度,对预设相关的分类科学化、系统化,优化研究方法,充分使用语料库,避免重复前人学者的研究历程以及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新仁.论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J].外国语,1998(5).

[2]戈玲玲.预设及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2002(3).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5]李思龙.试谈预设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

[6]彭有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语用预设[J].广西大学学报,2006(6).

[7]戚雨村.语用学说略[J].上海外国语学报,1988.

[8]沈家煊.S.C.Levinson.语用学论题之一——预设[J].当代语言学,1986(1).

[9]魏在江.关联与预设[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

[10]周礼全.逻辑百科词典[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11]Fillmore C J,Langendoen D T.Studies in linguistic semantics.New York:Holt,19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