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8-31

张京平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国际交流往来过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国家间经济政治交流日益频繁,“一带一路”的日益深化,国家、国际组织之间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国家在各个领域对翻译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培养日后翻译人才的高校教师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大学是学生人生的一次转折点,是与社会产生密切联系的过渡期,学好英语将受益终生,而能否协调好中英两种语言的准确互换,做好翻译工作,将影响未来就业前景与国际社会衔接度。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对策处理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各高校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对比

按照全国高等教育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各类学校重点程度不同,且学校重点培养对象不同,一些普通高等院校在非英语专业中,一般不涉及英语翻译学科,在英语专业中,辅助英语翻译的学科开展内容不同且课程存在差异。以重点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为例。该校重点培养具有国际型,通识型的翻译精英。本科期间,除对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基本训练外,还辅以英美文学与历史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翻译学等课程,同时提供英语国家的时事新闻,传统文化与历史渊源,社会发展、对外新闻报道、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大量选修课,学生亦有机会修有关国际关系、经贸等领域的第二学位。在研究生期间,学校重视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及开拓精神的提升,因此在夯实英语功底的基础上,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研究方法、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在一般高校中英语翻译课程只被视为一个独立学科,不与其他方面知识产生有机联系,在人文社科知识方面的提高、视野范围的扩大等方面重视力度低。

(二)教学设施配置与上课学生数量把控的问题

学习大学英语翻译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实践而非刻板的被动接受的过程,其教学氛围要求一种面对面式的传授与练习,班级间分成小团体或形成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的圆形扩散式较少人围坐方式,这就便于彼此间无客观阻碍性因素影响而顺利交流,某些重点高校专门配置圆形课桌与VR模式投影设备,使学生身临其境快速融入其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交流的动力。而大部分高校中桌椅灵活性差,甚至桌椅难以移动十分稳固,学生在进行交流环节时,只局限于周围一部分人,甚者在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为百余人的大课,而且授课教师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英语翻译水平能力的提升未放重视地位。

(三)教学定位与评价标准不准确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受传统理念的影响,认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涵盖了所有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应试教育能力的提高,片面地将学科成绩水平高与实践應用强划正比关系,而且这四个方面,真正具有应用性的只有“说”这一环节,将这四部分内容平均分配时间与课程,那么留给学生的实践时间其实我仅有四分之一,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虽有过英语翻译教学的课程一旦出国留学或真正同声翻译时应变能力弱,交谈时的口语表达出现障碍,理论难以应用于实践。现今,是否通过四、六级,甚至于英语专业的八级成为社会中评价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许多教育机构或组织均注重是否拿取证书,高校学生迫于就业压力,着重提高自身笔试能力。但学习英语,根本目的是与外界进行交流,即通过大脑的整合处理,将现有的词汇量按照句法标准来衔接以传达出自身所要表达的重要信息,社会的开放程度在逐渐加深,但部分高校对于口语表达能力的考察仍未提上日程。

二、针对教学短板的对策探究结论

(一)采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翻转式课堂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亦称之为“颠倒课堂”,这是对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与颠覆,其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应用的过程实行了调换,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大,翻译课程教学最好的学习方法便是亲身体验翻译过程,从过程中找漏洞,补短板,加强训练,最好进行情景设置,如同声传译导游词、国际组织相关负责人的发言等,并且可以尝试在课堂中运用英语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经验,进行理论知识讨论。这一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课下学习,课上实践的方式,被赋予了更多自由权,有利于激发自身学习潜能,提升思维水平,锻炼思考能力,使大脑获得长期开发,其灵活性便会有所提高,面对现实工作,应用能力便会较之以前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

(二)培养“一专多能”与“多专多能”型人才

一部分高校开设课程过于单一化,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学生大部分是“一专一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具备多领域知识掌握能力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受到高等跨国企业与政治领域的青睐,如,若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稳固,同时兼备法律,外交,国际经济贸易等领域基本知识,作为“一专多能”的学生就业前景将扩大,若同时掌握两个及以上的外语语种,并掌握电商、贸易等领域知识,则可与国家战略人才需求对接,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为社会输送出优秀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三)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加快高校教程改革。“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综合性翻译人才,高校应加强审视自身,创新翻译课程设置与翻译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复合型、复语型和中译外人才。

2.深化校企联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教学主要拘泥于课堂教学,灵活性差,应用性弱,真正接触翻译情况时社会实践能力差,通过校企结合,以企业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校企结合可以为学校提供某些方面的资金资助,为学校完善教学设备,提高自身办学能力,提供更好教学环境予以经济支持。

三、结语

唯有把握好各类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融会贯通,并依据自身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实际与教学情况进行科学规划,灵活变通,才能达到更好的翻译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会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2]刘剑.译在人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

[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

[4]张美芳.论两种不同层次的翻译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