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时间:2024-08-31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创新与改革之下,需要数学教师懂得如何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此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价值,这也是符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借助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强化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研究如何通过多样化教学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之下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思维品质

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不断渗透和改革之下,初中数学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關注学生主体性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去解决数学抽象化和专业化知识,提升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认知与理解,强化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一、初中数学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学生的数学思维差异性

初中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不同,这是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却很少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化特点,只是会进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在同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之中同班级学生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部分学生会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而教师却将其视为是学生的问题,导致最终学生出现了学困情况。

2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常常会用自己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思维,用教师的想法决定了学生的想法,哪些内容应该讲,哪些内容不应该讲,都按照教师的思维来进行。并且还时常会批评学生“如此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在这种错误的思维之下,学生也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导致许多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之中,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不高。如果教师不及时纠正自身的教学问题,彰显学生主体性地位,则会严重阻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课堂问题情境设计不合理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初中数学教师通常会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是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设计不够合理。只是简单的判断性问题,不会给予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和自主讨论的时间与空间,而且也不允许学生存在质疑的情绪,只是让学生在教师规定好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这种课堂提问过于表面化,无法帮助学生深度挖掘数学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导致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初中数学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应设计具体的问题,确保学生在想象和创造之中,能够将数学思维转变的更具有灵活性和开阔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懂得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和完整化的构建,实现纵横贯通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内部的迁移和消化,对同类知识进行融合,对不同类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基本技巧。

例: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35°。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变式1:已知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变式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以上两变式的解法都用原例同一关系式(解法略)。

变式3: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是45°.求这个正多边形内角和。

变式4: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1180°,求此多边形的边数。

这样的教学,为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2调动学生的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便需要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思维,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完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学生能够在数学课程学习之中开展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能够开发积极的思维。当然初中数学教师也需要通过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每一个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数学问题探究、分析和交流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在思维,形成较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会思维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知道将理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对学生强调教师和教材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中无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彻底扼杀了每一个学生思维个性化发展的可能。而新课改教育理念之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翁,在彰显学生主体性地位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致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并能够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课堂问题的探究和探索,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彰显每一个学生个性化思维,焕发起学生思维的潜在欲望,释放出学生最大化的潜能。

比如,在教学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后,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性与主动性思考: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与认知,进行自主探究和分析,并且在交流和沟通之下,尊重学生的选择和理念,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在经过讨论、交流和提问之下,最终得出: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样的结论无疑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而言显得至关重要。在具体教学引导和辅助之中,教师引导的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之上,彰显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特点,保证学生在个性化数学思维发展之中,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8-89

[2] [美]D.A.格劳斯. 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周婷(1989.09)女,汉族,湖南衡阳市,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