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沈玉娟
摘要: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从班级管理入手,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教师要从心理、学习和生活等多角度关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初步进入校园,对周围的环境比较陌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建设班级文化,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规则意识;班级文化
小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且由于父母的宠爱,容易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加强德育教育,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1]。
一、制定合理培养目标,创建特色班级制度文化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做到行为有序,如在日常生活中要靠右行走,上下楼梯不打闹等。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学会基础的待人接物方法,培养学生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意识。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个人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遵守规则,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也要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民主的原则制定合班级制度,让学生明确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在学习中自觉遵守班级制度,制定班级制度,能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约束的作用,同时也是班级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建设优秀班级文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基于民主原则制定班级制度,体现以人文本的文化思想。教师要将校规校纪、小学生守则、公民规范中蕴含的思想理念都融入到班级制度中,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从班级管理、行为规范、学习纪律、文明礼貌等方面设计具体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价值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则的含义,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动力。例如,教师可以用过民主推荐、相互讨论、投票表决等方式,明确班级规章制度的具体细则,制定学习、卫生、纪律、礼仪、活动等方面的规则,从细节着手,让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理解制度内容,并自觉遵守,促进优秀班级文化的建设。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既要负责学科教学,又要兼顾班级管理,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要建立领导者,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师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建设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建立“领导者”,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协助教师管理班级事务,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班级管理,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2]。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白规则的意义,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为此,教师要将班级还给学生,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将以人为本思想落实到具体管理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建设班级精神文化。例如,班主任可以从卫生、安全、礼仪、纪律等方面制定监督岗位,基于民主的原则选取班干部,实行轮流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为每个学生提供竞争的机会,激发全体学生的动力。此外,教师要合理分配工作,让每个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目标。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管理班级,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文明班级的建设离不开每个学生的努力,从而让学生明确管理目标,自觉服从班级管理,遵守班级秩序,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创建人文班级。
三、运用多种方式落实规则,开展多样化班级文化活动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思想觉悟较低,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教师反复强调,运用多种方法落实规则,才能使规则发挥作用。教师要让学生自我督促,相互监督,及时发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改进,在同学发生错误时,也要主动进行劝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并根据班级规章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惩罚或者教育,让学生自我反省,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对于遵守制度的学生,教师也要采取口头表扬、小贴纸等措施奖励学生,让学生体会遵守制度的愉快感,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文化活动,通过有内涵、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班级活力,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环保小卫士”、“遵纪守法好公民”、“文明礼仪在身旁”等活动,将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班级文化活动中,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目标和要求具体化、形象化、主题化,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特长培训、社会调查、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为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法治内容讲座、文明礼仪报告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通过长期开展班级文化互动,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自觉遵守真规则秩序,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学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要提高教育意识,配合教师共同进行教育。为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明确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提高家长的思想觉悟,减少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以学生为本,家校合作,持之以恒地将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創建特色班级制度文化;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建设班级精神文化;运用多种方式落实规则,开展多样化班级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向上成长。
参考文献
[1]才丽杰.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才智,2019,000(031):205.
[2]许秀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J].学苑教育,2020(13):17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