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活动,有自己自身的特点,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个性化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学校美术课堂的设定,可以让学生们在艺术活动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学校的美术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美育;学校美术;审美
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美术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如今,“美感”这个词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流行词汇,“美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竞争的又一新标准。作为教育家的蔡元培老先生曾经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性为目的者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认为美育是感染出来的,是慢慢渗透出来的。在美术课堂中也应当贯彻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以美育人,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
一、美育内容及重要性
在了解美育在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之前呢,我想和大家探究一下什么是美育,以前我認为美育就是美术教育,可通过深入查阅历史资料和学习探索得知,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是利用审美形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其他人以达到让其受到教育的目的。当然,美育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情感,也可以融入到认识、意识等方面,是对人的全面塑造,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所以通过以上这几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各个方面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里我把美育的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趣味性、感染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指美育的实施手段是以美的形象吸引人,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具有个人趣味的激发。与德育和智育要求的严肃和庄重是不同的,美育总是以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体现出来,达到陶冶情操和寓教于乐的目的。美育的感染性即美育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真正的德育不是空洞枯燥的说教,而是建立在一定情感基础上的。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美育过程是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中感情是起核心作用和动力因素的,在艺术活动中呢,情感的作用更是巨大的。美育的实现,依靠的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流,把认识和道德等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而不是说教的形式,自然而然的,但是又很强烈的冲击到人的情感,发挥到美育的功能。美育的最后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多样性,它是指从运作方式来看,美育在时空上灵活自由,在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美育是在个人爱好兴趣的形式中,在娱乐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熏陶。美育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美育是可以灵活地进行的,伴随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也是有相同性和差异性的。也正是因为美育的这三个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独特形态,这就是美育。
通过了解什么是美育,我们当然也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进行美育,即审美教育。原因有三:①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态度,只有培养了人们的正确审美态度才能发现美感受美。正所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②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就是审美感觉能力,审美直觉能力。就是对待丰富的感性世界迸发出来的感受能力,在瞬间的审美直觉中,情景交融,生成审美意象,伴随着就是审美愉悦。它需要一个人的整体的文化素养作为基础,需要通过直接参与审美活动的实践来培养,并且和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有着十分内在的联系。③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审美趣味,审美趣味作为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它制约着一个人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审美指向,并深刻影响着一个人每一次审美体验中心目中“美”的生成。而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审美趣味,作为一个整体,就形成为一种审美格调,或称为审美品位,以上就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二、学校美术教育的转变
早在戊戌变法时期,就有改良派梁启超康有为提出中国绘画复兴,因为梁启超在赴欧洲之行中欣赏了很多优秀的西方绘画作品,感触很深。所以他批评当时中国画只知道仿古的弊端,梁启超指出要“合中西之妙”。到了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我国的美术教育发展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蔡元培,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也是真正带领中国美术教育产生深刻变化的人物。因为他曾经留学德国,深受康德思想的影响,他呼吁要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他提出要在教育上注重美育。正是因为蔡元培的积极倡导,教育部在1912年9月发布的教育宗旨中提出“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宗旨,到了二十世纪初,教育部对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了多次修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定为“启发儿童艺术的本性,增进美的欣赏和识别的程度;陶冶美的发表和创造的能力;并涵养感情,引起乐趣。三十年代时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又进行了新的改变,提出来创作教学方法,教师需处于指导地位,以德性感化青年。八十年代时的美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提出要进到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研究、表现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等,以达到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九十年代的小学初中美术教学与以往的美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相比,有了大的进步,这时期的美术教学的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确立了美术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地位,并且强调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到了二十一世纪,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这时的学校美术教育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反映出美术教育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等特点。近几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积极探索着,继承我国传统美术的基础上,也学习了西方实用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创造美术教育思想等,呈现给大家面前的是中华民族独特风貌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活动,有自己自身的特点,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个性化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学校美术课堂的设定,可以让学生们在艺术活动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学校的美术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美术教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还是高中或大学的美术课堂中,美术教育在学生们的心理成长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姓名:徐晴(1996.02.27)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 美术学专业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