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方式是独具特色的,是艺术家个性的表现。每个艺术家的在畫面中表达情感的方式的不同,所以在分析画作时结合社会背景、画家经历等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每个艺术家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等方面认识到的美是不同的。因此美是对于不同人而言的。本文以梵高和米勒为艺术家案例进行阐述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关键词:情感表达;梵高;米勒
一、艺术作品中情感表达的意义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与人类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情感的产生可以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地创造力,尤其在绘画领域。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其重要特色就是能够有效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虽然绘画的再现能力很强,但不能单单追求形态和色彩上与客观事物的类似。绘画的本质是要求艺术家具备专业性的主观再造意识。因此,好的作品是艺术家将材料、技法和思想感情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
二、艺术家的生平
米勒出生于农民家庭,有着农民的经历,对农民的生活也有着深刻的体会。虽然穷困潦倒的生活困扰他的一生,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绘画上的探索,表达题材也以他最熟悉的农村风光为主。被后人称为“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虽然,米勒一直被生活所蹂躏,但是他的画面从没有表达反抗、消极的情绪。反而以一种温厚的人道精神为显著特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米勒画面的农民都是当时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欺凌和剥削,虽然画面中的一片祥和,但也凸显了对上层社会剥削的一种无声的呐喊。同时也是米勒自己对社会的不公和生活的窘迫的呐喊,虽然这种呐喊用一种较为温和的表现手法表达出来。其中《播种者》就是最鲜明的代表作之一。
与其有着相似经历的梵高是一位天才和疯子并存一身的艺术家,他早年从事很多行业,最后投身与绘画的创作中。他早期也受到过写实画派的影响,画风偏向写实。后来有接触到了印象派画家,使其对绘画有了全新认识,并改变了画风。当然,梵高本身也患有癫痫病,神智时常不清对他的画面也是有一定的影响。梵高从小的个人经历并不是那么的美好。他的经历给人一种可怜、悲悯的感受。这些在他的画面中也有所体现,梵高创作之初,画面多取材于阴暗、潮湿的矿工工作的环境。其表达的主要情感也是艰苦、苦难的感受。后来他的绘画题材转变为农村的生活场景。
三、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
同处在19世纪的米勒和梵高。米勒要先与梵高开始创作绘画,所以在绘画题材、内容上也不难看出,梵高有模仿米勒的地方。例如《拾穗者》、《吃土豆的人》等等。两个人对同一题材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抒发的个人情感和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画作《拾穗者》描绘了秋天在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田野上,三名农妇在捡拾收获后散落在田地里的剩余麦穗。画面中的人物采用写实的手法造型真实生动,用笔明确肯定,色调柔和。充分的体现了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深刻感受,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拾麦穗”这种劳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农民经常要做的工作。米勒通过农村生活最常见的劳动场景表达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米勒选取了三位最普通的农妇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一方面能够体现农民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是米勒认为脚踏实地的农民本身就是美。并且这一常见场景在作者笔下得到了升华。画面的祥和景象展现了虽然面对辛苦的工作她们并没有任何的怨言,依旧很虔诚的捡着。这种虔诚就像是她们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无声的呐喊。从画面的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骑着马的类似管家一类的人,在训斥着那些劳动中的人,而这三位也是其中的农民。从正常人角度来看,在面对辛苦的工作还有苛刻的压迫的时候,人们不可能不会表达负面情绪。但是在画面中丝毫看不出。所以这也可以说明前文中的“无声的呐喊”。象征着收获和富饶的秋天和农民的劳动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当时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
米勒的另一个代表作《牧羊女与羊群》,画面中表达了在阳光下一位正在低头祷告的牧羊女,身后跟着一群绵羊。这幅画面我认为画面中的牧羊女就是米勒在画中对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映射。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做着最辛苦劳累的工作,为缔造一个美丽的国家默默的付出。虽然付出很多但依旧很虔诚的在祷告:感谢上帝给予的一切,感谢大地,感谢自然。米勒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疾苦和心酸,因此在他的画面中也凸显出对底层人民的悲悯和同情。
深受米勒影响的梵高对米勒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米勒的画作才是真正的艺术。并且对米勒的作品也有一定的模仿学习。但是与之不同的是梵高有着属于他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来自家庭、社会、生活、病痛的折磨下,梵高画作即使与米勒画同一题材,却用色调沉闷、阴暗的表现手法,这就是梵高的独特之处。在那种社会背景下人们大多是敢怒不敢言,宁愿一再忍让也不愿意表达反抗的情绪,因为他们知道底层人的反抗往往是徒劳无功的,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而梵高就是底层人的发生者,他将那种被压迫的苦难感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并直接性的命名。以此表达画家的个性以及真实感受。梵高本身是一个非常的热爱乡村的人,他创作了大量跟农村相关的作品。例:《乌云笼罩下的麦田》、《有乌鸦的麦田》等。单从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梵高非常热爱的乡村题材,在作品名字上直接性的表达了负面的情绪。简单来讲,作品名中出现的“乌云”“乌鸦”这两个词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表达热情和美好的词。再从画面上来看,梵高利用独特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在他眼中的麦田,色调的沉闷,笔法的粗旷。悲苦、阴沉的感觉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米勒和梵高在相同的的社会背景和相似的生活经历下,描绘了农民生活的场景。在表现形式上米勒采用了反证的手法,用美好、温和的画面效果抨击上层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代表农民向上层社会表达反抗的情绪。而梵高恰恰相反,他习惯在画面中直接性的表达底层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来自地主的剥削。这点从画面的色调以及作品名字上我们不难看出。因此,直接论证和反证的手法指导后人认识过去。同时,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为艺术倾尽自己的一生留下了让人震撼的作品,这是当代艺术家值得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徐志戎.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梵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硕,性别:男,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7年6月生,籍贯:山东省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无,研究方向:美术学 单位:吉林大学前卫校区艺术学院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