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朱骞
摘要:于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相似的阶段。一种思想的萌生绝不是偶然,它是植根于社会发展的沃土而生长出的时代之花。透过造物人们往往能够瞥见一个时代的思想及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又对设计艺术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设计艺术若偏离的时代的背景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本文从设计艺术的角度对先秦时代的造物语境、动因、方法及特征、理想展开了系统地分析,以为当前艺术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先秦时代的楚国工匠们秉承取象——比类——制器的基本造物逻辑,很好地处理了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至今仍具有极为深刻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设计;造物;思想;楚国
东周末年,王室衰微,而诸侯国势力却不断强大,于是新的社会变革开始酝酿其中。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天道”被逐步地弱化,“人道”却在此时期所萌生。当时的社会发展当中,个体的智慧以及由个体所展现出的价值和能力开始被认可、推崇[1]。于这样的一种微观化的改变之中,造物层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偏移,以情欲诉求为主的造物思想逐步调和了器物的神化价值,人的价值及物的价值开始实现了理性的回归,可以说人欲的解放和器物神化的消退,为先秦时期的艺术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楚国作为一方霸主,在这一方面因循旧制中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思想和艺术理念。这些理念从今日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依然是熠熠生辉,颇具借鉴价值。
1先秦时期楚国的造物语境
王室礼制的远去,使得个体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楚国人迎来了艺术思维博发的黄金期。思想的解放带来了行动的开放,行动的开放最终以“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对先秦楚国时期器物语境的品读当中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器物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礼制的枷锁,开始越来越强调现实的关怀和人文的需求。同时,在一些器物之上我们也可隐约地读出先秦时期楚国人的博发心态,通过对器物的崇拜来祈福的意味稍淡转而传达出以自身的奋斗而改变生活的新的思想新的精神。《左传》当中对这一时期思想有过记载,郑国的子产曾经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是对社会现实和思想变迁的经典论述。从另一个维度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变化,在先秦楚国的礼器当中有部分使用铁质材料所打造的器物,这在东周的早期是不可想象的,因铁不属于礼法意义上的“吉金”,是属于“恶金”的范畴。这同时也表示传承百年的制度、秩序等都被一一地改写[2]。
2先秦时期楚国的造物动因
“物尽其用,器以致用”是先秦时期楚国造物中的两个根本性的原则。这里蕴含了两个较为深刻的哲理。一是强调物对人的作用,二是突出人造物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在造物语境变化后的一种必然结果。在这一时期开始缔造出一种更为现实的艺术观点,楚国人开始更为注重对于自身造物目的的反思及所造之物给自身所带来的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先秦时期的楚国人,开始了于自我层面价值实现的追求,在这些器物身上既有理的诉求又有情的渴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朝着更为务实的层面发展,器物的功利性色彩渐浓。工匠们在造物的过程当中开始更多地从选材、造型等方面去甄别、构思,以使得所造之物能够被人们所认可、所使用。从现代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一动机与现今社会发展的本质追求是相通的即在造物的过程当中要实现“以人为本、物被人用”。从历史的层面而言,楚国的兴盛与其在先秦时期物质的丰厚、文化的先进有着极大的关联[3]。而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阶层——新兴贵族,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从平民阶层发展起来的,以手工作坊主、大地主为代表。就身份属性上说,他们更“接地气”,有着更多来自于平民阶层的物质要求和精神索求。因此,有上述的造物动因也就不足为奇了。
3先秦楚国的造物方法
先秦楚国在造物的过程当中,在方法上有着一定的设计规模、艺术规律。总结起来可以用“取象比类,取象制器”来概括。首先,就取象比类而言,这是从远古时代就开始采用的一种基本的造物思想,也可说这是古代民众一直所沿袭的。楚国的工匠们将这一方法放大并逐步地定型,形成了以取象——比类——制器的基本造物逻辑。值得关注的是,在这里的象及类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认为的象和类有着一定的不同。象除了指代有形的,可观测的象之外,还包括无形的由心底所感知的象。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区分意义上的划分,有更多逻辑意义上的抽象意味。从现代艺术思维出发,这一造物的基本逻辑有些像当前所流行的“隐喻”的造物思潮,造物者将本体物与喻体物相关联,并将之运用到造物过程中的定形态、定结构、定功能、定色彩等设计环节,从而完成物品制作点同时,来完成对精神的艺术化传达。其次就取象制器而言,先秦时期的楚国工匠在造物的过程当中,紧扣象这一精魂来为所制之器注入生命。他们在制作器皿的过程当中,并非简单地对器物进行模仿和加工,而是从理性和感性需求的视角出发,来实现材质、手法、艺术、审美、功能、价值等多元层面的融合[4]。
4先秦时期楚国的造物特征
先秦时期楚国造物的特征相对还是十分明显的,归结起来可谓之为“道器相依,器通于道”。在对古代文化的溯源当中发现,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庄子都是楚国人。这也就决定了在楚地将有着十分浓郁的道家文化,而这一已沁入楚国人心神的思想势必会对其造物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从道与器之间的关系而言,这二者是十分紧密的。道为人的思想所用,而器兼具了对于生活和精神的双重追求。因此,在很多器皿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的楚国人以道来造物,同时由以器而寻道。以漆器制胎的工艺为例,楚国人往往会针对不同的胎体材质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依自然之法,辨手法不同,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制作之道,从而使得楚国的漆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他们也会根据器物的功能及使用环境来实现制作之道的发展,如制作出方便出行的夹纻胎漆奁等。这些器皿能夠集中地反映出工匠们对“道”的遵循。反观器的维度,因其保有着匠人们对于道的求索,这势必也会对它的使用者带来思想的点醒和价值的趋同。可以说是无形之道成就了世间的有形之器,并永恒地附着在器物之中,以致观器成为悟道、体道的路径与方法[5]。
5先秦时期楚国的造物理想
在对先秦时期楚国艺术文化的研究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便是楚国人在设计艺术当中所沿袭的关于天与人之间的思考。这不得不又提到楚地道家学派的老庄。先秦时期的老庄思想当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于天人合一的辨析。在中国古代天的内涵是十分深刻的,可指物质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亦可指自然之天、以理之天。人作为自然当中,对天的理解作为深刻的物种,自然会谋求与之的思想融合,价值合一。先秦楚国的造物过程当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追寻,有可以看到“物蓄而制之”的价值外显。因此,将“天人合一,以天合天”作为先秦时期楚国造物思想的也就是顺利成章之事。一切之事皆为天道所制,人应循之,方能在器物的设计和创作中得到认可。
6结束语
文化的发展多有历史的进程所推动。从造物的背景及造物的动因来看,先秦时期的楚国正经历这一场大的变革,新兴贵族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楚国在王室衰微背景下艺术创作的更大价值和广大空间。而在此期间所积淀的造物思想和造物规律在如今也是具有着重大借鉴意义。就艺术发展的规律而言,正视传统及谋求创新之间并不违背,在这一点上先秦时期的楚国人给了现代人很大的思考。而研究古代造物设计的思想的根本作用就是要为今天的设计提供营养。先秦时期楚国造物过程当中,巧妙处理的“物——用;象——类;道——器;天——人”多层关系,它有力地协调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现代艺术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宗登.“天道”与“人道”互融——先秦时期楚国设计艺术的造物思想探析[J].湖南包装,2020,35(05):29-33+82.
[2]吕紫薇. 楚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9.
[3]倪文吉.浅析楚国漆器的设计艺术——以漆奁为例[J].明日风尚,2016(11):94.
[4]邓程. 荆楚艺术符号的重塑与运用—武汉景观桥艺术风格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5]宗椿理. 走向集权的物质文化之路[D].南京艺术学院,2014.
(宁夏体育彩票管理中心 750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