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农村英语课程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4-08-31

刘琴

摘 要:如何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培养创新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行为,是优化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遵循新课标的创新理念,完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积极,独特,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创新思维;对策

本人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七年,在广东、北京、厦门等城市的培训班和学校都有任教过,现任职于村小英语教师已有两年,对于英语教学颇有感触:为什么城乡学生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我们又该怎样让创新思维走进农村学校,进而提高农村孩子的英语成绩?

一、精巧设问,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

“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虽然农村孩子接触英语方面的内容很少,他们学习英語的时间大多是在学校,但是只要教师给学生一个目标,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应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学习交流的环境,学生也能学好英语。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创设语言情景”的方法和趣味式的谈话法,让学生用所学的句型与同伴以对话形式或者表演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的趣味性和掌握知识的能力逐渐上涨。

二、选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1、编造顺口溜,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编制有节奏的顺口溜是一个不错的热身环节,如:在学习Unit4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oming时,可以让学生由慢到快地拍手说: mooncake, mooncake, mooncake, a box of mooncake; nuts, nuts, nuts, a box of nuts等。这样有节奏的顺口溜更易于帮助学生记忆。

2、善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开展小组竞赛。我会把学生分成ABCD组,哪一组同学表现得好就可以为自己组加分,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进步,这样才能让每位同学都真正参与进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某个学生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同组的其他同学就可以竖起大拇指朝向他说:“Good, good, you are good.”或“Wow, wow,you are great.”把评价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会产生异想不到的效果。

三、关注全体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新课标中,“听说读写”四个基本目标中,“听”一直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三年级是英语教学起步阶段,是训练学生静心听的开始。教学中,我会结合肢体语言和简单易懂的课堂用语,如:OK?Are you ready? 形式多样Clear?One two three, go, go, go. You, please.等帮助学生进入英语课堂。刚开始有些困难,要在每句英语PPT之后标注中文或者直接解释,但在潜移默化地训练中就可慢慢减少汉语解释。

2、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是培养英语“四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除了在课堂上朗读训练,本人还让学生利用早读及课间时间对不熟或不会的词句进行复习,并用Im ,Im ,m ,m ,m等方式来记忆字母的正确发音。此外,培养学生听录音跟读的良好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布置不同难度的新颖的作业内容。

1、分星级作业,进行奖励

一个星星的作业达标要求:抄写字母。作业难度不高,但是只适合薄弱生和书写特别差的学生。2个星星的作业:抄写当天的单词并默写一个,家长签名,寄宿生可以由好朋友签名。3个星星的作业:抄写A部分的句子,要求书写工整,并能自己翻译。连续5次作业达标者可以奖励10颗星,积满50科换礼物,礼物可由课代表进行收集,最后由师生一起选取适当合理的奖品进行奖励。

2、细化朗读作业

实行组长责任制,由班级朗读正确的学生作为朗读和背诵组长进行朗读作业的核查。朗读评分由老师和小组长们共同商议后,再班级投票而制定。白天在组长那里读,读不完的回家发在英语群进行朗读。

总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都是有意识地培养的。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教师。教师必须集思广益,多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有步骤、严格地训练和引导学生。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言传身教。教师课间多用简单的英语和学生打招呼,并鼓励或者要求学生课间用简单的英文问好等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