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阮欢玲
摘 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读没有方法,没有目标,读后不辨,读后不思,导致学生读的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断章取义,为接下来的写、说造成很大阻碍。那该如何去培养孩子们“读”的能力呢?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特殊性;课本;阅读价值;数学文化
一切知识、信息的获取和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阅读。数学阅读能力的高低和习惯的好坏直接关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数学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但在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发现,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阻碍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下,笔者将仔细地分析目前的状况,并试着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研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希望能起到一些小小的帮助。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跟其它学科阅读相比,数学阅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阅读文本的抽象性
数学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常识,这些东西在数学文本中又以形式化的符号得以呈现。也因此,无论是数学定理、数学公式,亦或是数学概念,很多数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说,直线和射线这两种线段就是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其中的“无限长”的属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显不足,所以很难具象化一些抽象性的东西。
2.阅读内容的逻辑性
数学阅读内容的形成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多样化的问题,其二是问题与问题的自然连接和转化。连接和转化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数学活动系统,使得阅读内容具有了逻辑性。比如,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其中的“封闭”对概念的外延进行了限制。相遇问题中的“相向”、“相背”,这些关键词表达了阅读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1.充分利用课本阅读价值,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首先部分教师改变“脱书教学”的方式,要充分意识到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阅读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材的价值,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最有价值的、最能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内容。
其次,在教师领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阅读之外,也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式的阅读,以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笔者在课前预习中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读课本内容至少两遍,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还要勾划出来,反复阅读。这样一来,通过教师引领下的阅读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自己进行阅读,就使数学教材的阅读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和利用。
比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深刻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启发学生有序观察思考,把主题图分两次展示。第一次仅展示爸爸妈妈的对话,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唤醒了学生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算理经验,为学习分数加减法做了铺垫。第二次出示女儿的话,让学生体验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巩固了分数意义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入了新知的探索学习。第三次是利用主题图释疑,引导学生在变与不变中发现数学的本质,理解为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的道理,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2.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兴趣
数学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尽可能的向课外拓展。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的科普读物,数学方面的科学著作等,都是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存在。
其一,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故事类型,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也一直是伴随儿童成长的一种必需品。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知的一些童话人物,简单地进行故事的创编,这样一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听、想、说的过程中增长数学阅读能力。
其二,学科辅助。“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蓝猫要去拜访它的好朋友淘气,可是它不知道怎么走,你能用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蓝猫听吗?”教师运用多媒體呈现城市地图和蓝猫所处的位置,并提出阅读要求:a.找一找地图中表示方向的标志;b.说一说一些建筑物所处的位置,最后找出淘气家的具体位置。c.学生自由阅读后发表意见。其三,感受数学文化“传播数学文化,培养人文精神”是数学教育教学的行为和理念。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前,教师布置阅读要求:a.找一找古今中外哪些人研究过圆周率。b.读一读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故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介绍我国数学家的书籍,让学生查阅数学史,在数学阅读中感受数学文化。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我们教师要创设动态的课堂,就得从学生的思维深处挖掘问题,给学生创设轻松自如的讲理环境,进而形成自由的对话机制,让学生在预设的思维维度中自由探索发现,生成疑点,进而适时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通道,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陈雷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
[2]庞美娟,罗莉.教学行为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J].江苏教育.2011(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