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作业设计发挥育人功能

时间:2024-08-31

曹杨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推动了教育事业大力发展,但由于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导致身心发展与成长速度较为缓慢。美术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艺术性,需要在操作中对学生的创作能力进行培育,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因此,美术作业的设计就极为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况对作业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为此,本文主要围绕美育视角下美术作业设计的实践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育视角;美术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引言

美育通常也被称之为审美教育,其目的是带领学生探索美并创造美。美术,作为美感认知的核心方式,同时也是学校对学生开展美育的首要途径,美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构成部分,能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本质是以美育人,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加以训练,从而陶冶情操。随着《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实施,从更高的站位上对美育进行再深化、再发展和再认知工作,在最大限度上凸显了美术本身的价值功能。

一、美育视域下为美术作业设计的价值

作业是体现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方法,由于美育课程存在较强的灵活性与开创性,所以对美育课程的设计更需要多样化并具有创造性,进而为美术项目的实施创造渠道。美育视野对美术创作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美术作业为美育教育创造了平台。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对学习者的成长过程进行训练,而美育的意义则在于注重个性发展的全面性和人格化。绘画作品是对老师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直接手段。根据美育的要求,让学习者把对美的认识用艺术的形式进行表现,同时把生活和知识要求加以充分联系,从而在创作美的活动中对美进行感受。当学习者自身感觉和世界具有某种关系后,就能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人格系统。

其次,为培育的艺术精神创造一个环境。美术作品是一门艺术的同时又是一种艺术,绘画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比较倾向于创作,所以绘画课程的设置上要强调创作个性。美术创作的多种特点给学生探索美术创造了多种环境,在学生的多种创作类型中寻找创作灵感,体会艺术意义,并以此实现了认识美术本质和认识对美的美育目的。通过多样化的绘画创作类型,从一定意义上使绘画的表现样态实现了多样化,同时也实现了对美的感受,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了的个性化成长。学生利用绘画作品创作能够达到对美的审美要求,并在创造中完成精神与灵魂的统一。

二、美术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心理特点

学生在初次接触美术时有着一定的好奇欲望,其学习兴趣也较为强烈,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认为美术知识的学习过于枯燥,特别是教师布置大量需要临摹作业,使得学生学习压力明显增大,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少。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是选择“懒作业”,并没有对作业进行创新。

(二)忽略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的性格十分活跃,其目光往往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兴趣也是他们主动学习的第一动力。美术教师在设计作业中应该加入一些有趣的东西,以此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使其体会到掌握绘画学习的快乐,从而于积极主动完成所布置的作业,缓解学习压力。

(三)作业设计针对性少

美术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相当广阔,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们为了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绘画的知识点,会给其布置大量临摹的作业,以便于覆盖全部知识点。这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也比较欠缺,再加上学生本身抗压能力也比较薄弱,如果压力太过大将会使他们出现心灵崩溃的状况,从而对作业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抵抗心态。

三、美育视角下美术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作业作为巩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首要途径,所以适当布置作业极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侧重于具有一定真实性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指开放性的学习结果,这将为美育视角下的美术作业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借助媒体技术展示作业成果

美育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美术也不例外。现代媒体艺术的发展为美术课程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并设置与之对应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熟练使用美术语言,掌握现代媒体设备与技术。美术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作业,比方说在多媒体技术的大力发展下,绘画工具不再受到颜料、调色盘与纸笔的限制,能够通过电脑进行设计、画图。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让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展开绘画操作,并让其使用电脑绘制简单的美术作品,通过邮件的形式递交作业。不仅如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内成员控制在3-5人,让其使用电脑完成对作品的设计,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作业成果,也可以挑选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览。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媒体技术,既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创造水平,提高学生自身在美术设计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1]。

(二)围绕主题创作提高作业品质

美术教学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通过美术视角,美育老师能够采用课题写作的形式开展课程,针对一定的知识点开展艺术实验,包括课题设置、题目创作、课题内容等,根据课程要求进行统筹策划,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知识素养。因此在开展《门窗墙》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美育认知思维,应该向他们提供多种门窗墙体的信息,让学生在观察后对其有更加深入地认知和理解。此时,老师就可以完成主题创作的作业设计了:在教学工作中已对门、窗、墙有了大致的认识,那现在学生就发挥了自己想象力,根据图书馆的特点设计个性门。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独立思考,从而确定了创作思路[2]。

(三)结合经典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美术教学中每一课程模块中所包含的绘画内容、美学原理和美学样态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不管内容有着多么大的不同,课程中一直贯彻的始终是对典型艺术形象的一种欣赏和掌握。所以美术老师在编写作业时应围绕学生对古典的美术作品进行品鉴与模仿等内容,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美术操作中运用对称、平衡等艺术方法提高对经典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从动手作业中体会文艺表现的技巧和特点,从而通过模仿创造出带有一定个人魅力的绘画作业。不仅如此,美术教师可以站在“模仿”的角度上让学生走进经典的美术作品,以掌握美术作品的表演风格、作品背景等为基本进行模仿。学生围绕着创作自身的艺术风格,再加入对经典的认知,进而实现相对于更加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创意,其过程也就是通过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再加工和再认知,学习者可以在艺术创作方法和规律的指导下,体会到经典美术作品的魅力之处[3]。就比如说对毕加索《科爾尼卡》进行模仿时,学生可以感受毕加索的艺术手法、画面构图等,并在其中加入内心对作品理解,进而形成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学生在艺术的表达中可以体会经典,感受经典美术作品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进而获得良好的美学感受。

(四)融入媒体感受现实世界之美

现代媒体艺术是利用计算机设备与互联网资源等表达思想情感的一项新兴非艺术形式,其社会现实性较为强烈,体现在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基于美育视角,美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引导学生合理应用媒体技术,感受现实世界的美妙之处。就比如说在我国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与红色党史教育充分融合,设计“寻找心目中的党旗”摄影比赛,要求学生应用媒体技术选取视觉构图,以此来诠释对时代的赞美。学生可以用镜头记录生活中各种红色光影,阐述对红色岁月的回忆,将对人物的捕捉、历史的理解密切融合,进而创作一幅幅带有情感色彩的摄影作品,感受现实之美。在作业设计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将现代化媒体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利用节日、活动的教育契机,让学生合理应用媒体设备感受生活。学生在对接生活的过程中,以及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驱动下,寻找创作素材,在发现美与探索美的过程中收获美的享受。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业应是教学动态的一个延伸,能够使学习者的个性得以尊重、情感得到表达和进行个性的张扬,同时还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学校开展美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艺术教学活动和美育教学,又或者从其他各类课程中整合艺术课程,从而培育学习者自己的创意感和审美感。而通过在美术视角下的艺术作业设计,就可以使学习者掌握颇为丰富的美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了学习者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金辉,鲁静华,李文静.优化作业分层设计发挥作业育人功能[J].教育艺术,2022(05):51.

[2]许令令.小学美术创新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学,2020(S1):64-65.

[3]颜璐璐.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小学美术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3):13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