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敏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不断涌现,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其中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设备得到了广大小学教师的认可,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途径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学改革必须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创建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的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实践应用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推进,不断积累和总结更多的经验,才能够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首先,信息技术比较适合小学生当下的身心发展阶段。学生在小学时期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会使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充满探究的动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知识体系、数学习惯和思维不够完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不仅如此,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且主动在课下进行知识的梳理和记忆的巩固。其次,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个人的归纳总结,不停留在听教师的讲解的学习层次上而是打开思维多方位进行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拓展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有自己的思维,以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探究和知识梳理,从而使学生养成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再对知识进行零散记忆和应用,而是能够通过知识总结、比较、迁移的过程提高知识素养和数学水平。
二、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在导入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开展课前备课工作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带来双重享受,使其更加直观清晰地学习与掌握各种数学概念与公式。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并在他们的后续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激发他们的思维意识。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物体进行展示和描述,并运用信息技术弹出“讨论时间到!”等字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使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提问和回答,让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讲述,随后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物体的转动。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可以更加投入到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交流中。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加强对知识的直观感知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平台中进行对知识方法的讨论,可以对观察其物体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学生之间的相互借鉴可以使其对观察位置进行不断深入的思考,学生的思维活跃可以使其在物体方面进行探究,巩固学生物体观察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进而在习题测试环节中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得以提升。从这一视角出发,教师可以选择引导学生将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总结,进而形成自身专属的知识架构;還应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数学规律和公式熟练地运用到解题中,进而使逻辑性强、抽象化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简单起来,从而起到降低学习难度,突破学习瓶颈的效果。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是很难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基于此,数学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学习新内容时可以以前后知识的关联点为切入点剪辑串联视频,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方便。
例如,在学习《圆锥和圆柱》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对圆锥和圆柱进行观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其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圆锥、圆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号进行摇号,让被摇到的学生进行回答。运用信息技术会使学生对互动环节更加专注。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技术发起互动的随机性,学生还会对问题进行高速的思考,从而保证在摇到自己的时候能够正确回答。在学生学习圆柱、圆锥侧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先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随后,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摇号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通过信息技术发起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在互动环节的活跃度,可以使学生对课堂保持思维活跃的状态,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在巩固环节强化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完新内容后应及时带领学生进行回顾复习,并基于数学课程有着实践性的学科特点,教师还可以选择开展课堂小测验,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还能反映课程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相关知识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立体转化思维,教师首先通过动画视频为学生演示扑克牌模式的视频,通过这一趣味化的形式引导学生清晰地观看到同一个图形在围绕一个固定点旋转不同角度之后,形成的新的图形与之前的图形在位置上的变化,随后,教师又继续利用风车、太阳、六边形等学生常见的生活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学生动态演示这些图形在围绕某一点旋转 180°以后的样子,询问学生,旋转前后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吗?通过对两个视频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只有顶点旋转 180°时,新的图形才能和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一直观化和动态化的演示,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观察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观察分析能力与总结归纳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应用中,教师须结合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信息技术更多的有效功能,打造多样化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界,2020(16):29-30.
[2]马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7-48.
[3]罗付仁.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J].科学咨询,2018(9):25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