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文芳芳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不同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在学习之余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使其在学习之余能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完善且健全的品格,具备并提高综合素养。本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基于实际方法与案例尝试研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实现德育渗透,在保证学生文化学习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法,融入德育,以实现学生文化水平、文学修养、个人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方法
语文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及思想道德品质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重视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以教材为依托,实现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促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养成优良品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对学生的发展、社會发展以及语文学科的教师来说,都具备着十分积极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来说,高中教育阶段,对学生们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道德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方面的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
第二,从我国社会发展方面而言,德育教育在各个学科教学当中的有效渗透,能够让学生成为与当前社会发展更符合的综合型的人才,从而促使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一路一定的提升,并促进当前社会的长远发展。
第三,就高中语文教师自身而言,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与现代教育改革的整体方向,是十分符合的,也让教师们能够在探索渗透方法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方面的自我反思,这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创新以及语文学科的长远发展,都是有所助益的。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以教学背景引导学生感知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方法之一,主要内容为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能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感知水平与学习效率。基于语文教学的德育工作亦可借助此类方式开展,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文课文、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背景分析代入情境,让学生基于教师引导的理解提升德育水平、培养正确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诗经》相关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属于重点内容,主要教学方式为通过对古代民间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通过对创作背景的理解与分析体会创作中政治与道德意识、个人文化修养带来的社会责任感,这正是德育渗透的良好基础。
以《诗经》中的《氓》为例,其属于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歌赋的代表作品,文中包含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讲授创作背景时便可引导学生展开理解,从创作背景中展开思考,引领学生体会当时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但在这种情况下,文中的女性主人公却能保持自身清醒的意识,在面对爱情、面对人生的时候具备正确的认知,冲破旧制度对人造成的限制,在时代背景下保持自己独立的意识,具备正确的爱情观念,这与《诗经》中的“风雅精神”完全符合。通过诗词的学习使后人建立健康向上的观念,培养学生在了解文章中心主旨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观念。
(二)结构化知识下的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中的知识结构较其他学科而言并不直观,但仍然具备较高的逻辑性。从宏观角度而言,语文的学习情况良好与否,直接决定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的表现,即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方式亦会对后续学习产生影响。如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例,若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仅依靠死记硬背展开学习,那么其阅读理解能力便会明显降低,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会出现读题较难等问题,影响学习。从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教学展开分析,这种结构化知识亦适用于德育,即在语文教学结构化知识的建构中渗透德育。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汉字配合图片、音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尤其是在学习一些与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通过逻辑发展的方式为学生展现近现代相关内容载体的变化,进而在其中渗透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在直观的角度下产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如在《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现创作时代与现代的差距,进而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实现德育目的。
(三)实践主导的教学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这也是德育工作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理论固然重要,但没有实践见证的理论显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亦无法使学生领悟并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践内容展开德育渗透,在课上、课下引导学生利用有效时间参与并理解实践活动的内涵。例如,在《离骚》的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含义,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随即利用端午节这一我国传统节日展开学习,根据实际课程安排学习与复习,感受这一节日的纪念意义与当下端午节所表达的团圆和睦的节日文化内涵,感受爱国情怀对人的影响,分析并理解为什么要爱国、爱国情怀在当代的表现等,以教学融入文化情怀,在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完成德育目的。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系列重要节日组织创作活动,如在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开展创作活动,根据节日主题引导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基于“今昔对比”“近代发展”等主题,应用自身所学知识展开创作,教师可以选择优秀范文进行赏析和点评。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爱国情怀,感受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未来还需青年一代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并参与到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中这一主要命题,让学生在创作活动中提升自身创作能力,具备学科素养,同时在学习中不断深化自身德育素质。教师亦可在点评中实现教学评价,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德育工作效率。
三、结语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须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并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教学策略,除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学习能力外,还可推动学生优良品质及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维娜.论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师道:教研,2018(1):141.
[2]鲁晓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8(19):118-118.
[3]梁凤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25,1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