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智永《真书千字文》中的书法特点

时间:2024-08-31

王昕昕

(一)用笔

书法形态是由外物形态而来的,外物的阴阳便转化为书法的阴阳,就与其用笔、笔画、形态有关。用笔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的第一位。古代传统技法理论向来极其注重用笔。如唐代张怀瓘所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可见用笔对于艺术创作之重大,以下通过对智永《真书千字文》笔法的研究分析其特点。

露锋起笔、藏锋收笔。顺锋笔尖外露为主,多凌空取势。如(图1)“玄”的长横;“余”的捺画;虽然都为露锋起藏锋收,但是笔画都有各自的形态之美,并不是机械与刻板,在不同的点画、字形中具有不同的运动趋向。

尖起入笔、方起入笔。如(图1)“方”的长横均为方头起笔;“文”的长横均为尖起入笔,在《真书千字文》中,大多是尖头入笔,在一字之中,尖头与方头并用,可以增字形的多样性,使其灵活多变,新颖、奇异而富有创造性,以呈现不可再得的美感。

转折方笔、圆笔、方圆并用。如(图1)“霜”可以看出明显的转折处的方笔;“国”中的转折为圆笔;在用笔中,更有方中带圆的转折,但是这类字切勿过于方折;在创作过程中,如有两个以上的转折,则会方圆并用,方笔的阳刚之气与圆笔的阴柔之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笔画的乐趣。

笔画的向背关系。在书写过程中,为了避免相同笔画之间的相似度,从而产生了向与背的关系。如(图2)“满”右下方,左部短竖与中间的竖和右部竖钩就产生了向背关系,因此就避免了字的呆板,从而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用笔。

出锋多变。如(图2)有的锋方笔顺势而出,如“友”的捺画向右平出锋;有的则是圆笔顺势出锋,如“随”字的捺画,圆笔转折;有的则是最后出锋时顿笔后留一个小缺口后向右平铺出锋,如“赵”的捺画,这一大特色的变化使得观者赏心悦目,乃为上乘之作。

粗细对比明显,如(图2)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如“覆”上半部分的竖画与横画之间的对比,这些肥瘦之间的行笔,使得整个字结体稳重,生动自然。

长横丰腴之态。平直中含屈势,屈势中见平直,体现出丰腴圆润之美。如(图1)“方”字侧锋行笔,前面重,后面稍提渐细,末端再加重变粗,呈蜂腰状,有起伏感,诚如孙过庭《书谱》所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如(图2)“所”字的长横因平向起笔,行笔中须向右上挑起,形态如兰叶般飘逸,飘扬洒落,后面变细,笔锋呈侧棱状,有一波三折之势。

在智永《千字文》中勾画的变化是其最大的特点,如(图3)楷书常用的钩法,如“初”中的钩画;有向左平推的钩,如“写”等字;有的则是含而微露的钩,如“束”等字;有向左下方出的钩,如“手”等字;有向左平出后向左上方的挑钩,如“耳”这类字最然在其他字帖中不常见,但是在《千字文》最为普遍,并且最具特色。

(二)结体

结字在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评价智永:“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鍾法。”针对字形的章法和安排所描述每个字的的上下左右相邻的呼应关系,以智永《千字文》中的结体进行分析。

以方为主,方纵相涧。因字赋形,并非根据笔画的多少来决定笔画的大小。如(图4)大部分以方为主,多体现在左右结构中,如“形”,外形轮廓多为规矩的方形,呈扁平状;“才”字笔画虽少,依旧纵向拉伸。保持字体的原貌就抓住其字的精髓所在,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

错落有致,收放自如,疏密相涧。左收右方,如(图4)“竭”左侧偏旁收紧,右侧舒展;涨墨运用,“纨”字中的左半部分涨墨的笔法,疏密有致;左紧右放,如“诫”左半部分的笔画中宫收紧,斜钩呈舒展之态,收放自如。正如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云,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三)章法

章法是整幅作品的结构特征,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古人论书,以章法为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也。”章法可以说是很重要。刘熙载《艺概》:“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可见章法在书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由此可以分析智永“千字文”中的章法布局。

其主要采取的是有行无列这一形式,行距是均匀分布的,而列距不等,如(图5),“天”“盈”“秋”“调”“金”“臣”左右几乎等距,从“玉”到“号”明显看字距变大,形成疏朗与收紧的相结合,达到自然天成的效果;字与字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是笔断意连,牵丝映带。章法所形成主体的精神美与客观自然美的有机融合的整体美感境界,疏朗、自由。正如王氏《笔意赞》序文中所提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1

参考文献

[1]李玲玲.精能之至 反造疎淡——智永《真草千字文》真书对我创作的启示[D],河南:河南大学,2019(6).

[2]许静.传承与创造一论书法史 上的《千字文》现象[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3]王世征.中国书法理论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7).

[4]傅如明.中国古代书论选择[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9).

[5]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6]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7] 高兴全.智永与《真草千字文》在文化背景下的诠释[J].北京:中國书法.2014.

[8]杜萌若、王鹏江.智永与晋唐书派流别—关于智永及《千字文》的对话[J].北京:中国书法.2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