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贵云
摘要:我国西北、东北及西南等边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独特的风俗人情和地貌特征,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相比城市而言,少数民族多处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等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们在阅读等方面受限,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写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写作;教学方法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小学一直都在系统地学习写作文,但是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思想贫乏,论述肤浅
如果把作文比作一个人,那么作文立意就相当于人的心脏。一个人如果没有心脏,就会失去生命;一篇作文如果立意不高,就失去了精髓。立意主要考查作文有没有中心思想以及中心思想表现的深度,这要求学生能多角度观察生活,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能集中反映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国家和集体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态度。但是,由于地域、教育、经济条件等限制,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思想贫乏和论述肤浅的问题,很多学生的作文立意不高且内容流于浅俗。
(二)套用框架,情感失真
假若把学生的作文比作一栋大厦,那么情感就是架起这座大厦的钢筋水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失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经常可以在学生作文中发现一个主题被多次使用,或者多个学生运用同一种写作模式。情感表达的需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在没有真实情感可以抒发的情况下,只能寻找“歪门邪道”获取高分。因此,很多学生致力于总结写作模板,在考试时巧妙运用模板写作。即使这些作文最后能取得不错的分数,也脱离了写作的真正目的。不管何种形式的“套作”,都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套用框架正是由于情感失真,写作的目的不是源于内心的情感需求,而是为了获得高分,从而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喜爱。
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方法
(一)适当增加写作课堂练习
对于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而言,要适当增加写作的课堂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为写作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单方面传输教学内容为主,依赖课本中的写作教材,学生被动接受所学内容,致使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作为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在写作课堂上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授时主要讲解写作课程的重难点,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以及小组讨论分享,在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相关介绍后,结合讲解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篇写作训练,根据不同写作类型制定专项训练计划,段落式训练与全文式练习交叉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文习惯。对于写作的练习可以阶段性进行,譬如可以先从作文的题目、开端、结尾进行训练,这些部分对于学生而言相对容易一些。由简到难,继而对高潮、叙事、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进行进一步练习。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型作文也要进行专题训练。对于刚入门进行专项写作训练的民族地区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先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进行写作入门训练。接着练习开头和结尾,等熟练掌握之后再对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段落进行专项练習,最后对全文进行写作练习,练习把控文章整体结构,理清行文的逻辑。学生通过段落练习到全文,仿写到自己叙述以及各类作文的专项训练,对作文有了整体的把控,在掌握了写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写作技巧的理解,能熟练应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通过适当增加学生对于写作的实战训练,改善了以往课堂上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写作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是传输式教学,教学地点都是教室内。由于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创设情景,安排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之下进行写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譬如在进行议论文讲解时,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热点素材进行情景创设,选定作文正反论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学生针对作文正反论点分组辩论。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对大家进行合理分工,在辩论前收集论点的相关背景知识,明确每位组员的辩论位置,总结论点。开始辩论时,教师主要负责控场主持,安排学生进行正常辩论流程。辩论结束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小组之间分享辩论素材。通过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在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议论文的写作积累了写作素材。
(三)利用真实素材丰富作文教学课堂
远离学生生活的写作素材,学生无法感同身受,运用到作文中会造成情感不对等,素材与文章不匹配的情况。作为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写作素材的选择,尽量选择身边的事例或者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案例,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时有代入感,才能与素材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加深文章的情感立意,写作过程也会更顺畅。譬如在进行传统习俗专题写作时,由于各民族地区的学生成长背景,成长环境都具有其独特性,所以在进行景物描写的相关练习时,可以融合当地民族习俗特点进行描述,充分结合自身生活背景,这样写出的作文,文字和情感充分融合,提高了作文的质感。
三、结语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具 体的学情,从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思维和习惯的培养、 写作信心的提升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努力和实践,以逐步 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乃至语文学习质量,实现培养学 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也为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习及今后 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伟,郭朝霞 .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2020(75).
[2] 高亚玲 .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析 [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9).
[3] 杨上耸 .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 拓展探讨 [J]. 新课程,2020(3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