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叶文景 程博轩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正盛,而文创产品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且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线,分别研究传统文化文房四宝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想对于文创产品设计的影响。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元素特点,及其蕴含的深层次的传统美学思想,加以案例分析,最终指出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
引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在经济水平较低时,人们追求的商品以实用为目的;当经济水平达到很高程度时,人们对商品的要求也就会更高。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越加丰富,同时对于精神审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这导致传统文化元素若还以原来的传播途径继续发展,很难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既可以起到广泛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又能提升文创产品文化价值内涵。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是现代审美、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武术、毛笔、宣纸、砚台等都属于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元素的融入能够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产品的精神价值,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夠应用图形色彩、纹样、材料质感等传统元素,可以提供给消费者较好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传统文化——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笔,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羊须、马毛、狼尾、鹅毛、鸭毛、猪毛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紫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象牙、犀角、玉、水晶、琉璃、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发现最早的笔。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从“李墨”名满天下。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墨的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上等的墨极为细腻、香醇.而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杵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据说一臼捣杵有上十万次的。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之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及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这便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直到两汉时期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传统文化——武(术)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武术,制止侵袭、停止战斗的技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通过武化流传,是物质文明的保障和导向。中国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上,是用于守护疆域完整、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技术。
什么是武术?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
中国旧时武术家比武的擂台,意即打击。是武术散手的早期竞赛形式,比赛中的挑战 ,摆擂台或者打擂台,通常有两种:一为由主办者(桩主)摆擂台,能武之士皆可上台与之较量,称为"打擂";一为由主办者设台,比武者按报名程序上台较量,取胜者留在台上,以决出武艺最高强者,称为“擂台赛”。相传在唐宋时已有打擂比武,明代武术流派林立,这一比赛方式更为盛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