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住宅绿色设计研究

时间:2024-08-31

赵欣然

摘 要:随着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各类活动形式的乡村改造。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以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建设成本、满足村民生活需求为设计理念,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打造出更加符合贵州省楼纳村地域特色的乡村住宅。

关键词:乡村改造;鄉村住宅;楼纳村;地域适应性:绿色设计

引言

中国农村总面积很大,几乎占到全国住房面积的一半,而且逐年在递增,近几年,随着新时代的变化,政府越来越重视乡村振兴,绿色新农村建设、绿色住宅的概念越来越普及。然而,乡村住宅的发展仍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首先,一个村庄和一个村庄的几栋房屋由建筑单位自行设计,建筑风格单一,缺乏地域特色;这使得建筑风格总体上有所不同,与环境不匹配。其次,许多案例表明了现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没有使用任何绿色施工技术,导致效能低下。最后,某些地区由于盲目叠加新技术导致住宅的绿色能效非常低。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设计的功能空间和建筑技术不合理,无法满足建筑适用、高效的需求。因此,研究绿色农村住宅的地域适应性和建筑的绿色设计很有必要。

一、乡村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

(1)地域特色匮乏

村里的新房大部分是村民按照自己的想法建造的,有很多人盲目模仿国内外建筑风格,或照搬其他建筑风格,有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的房屋已经非常少了。

(2)居住空间设计不合理

由于农村青年大多在城市打拼,视野开阔,他们在建房时模仿城市住宅的设计模式,不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

(3)不注重节能设计

几乎所有的新房都是独户住宅,这对节约土地和能源没有好处。由于大多数农村住宅不对围护结构进行隔热处理,所以导致通过墙壁损失了大部分能量,几乎是建筑物总能量损失的50%以上。此外,通过门窗损失的能量也不可低估。

二、基于地域适应性的乡村绿色住宅设计方法

楼纳村位于贵州、广西和云南的交界处。是贵州省城乡统筹发展和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距贵阳市340公里。这里居住着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的72.4%。该地形具有降水量大、亚热带地形、典型山地地形和低降水的特点。村里有些传统的房子,但大部分都被新房子取代了,大多数新房不注重节能,也不反映当地特色。

(1)太阳能利用技术

楼纳村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利用得天独厚。对太阳能进行合理利用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能源,农村屋顶太阳能设备产生的热水能满足村民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生活需要。

(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贵州降水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安装地下蓄水池和净化设备,以收集和恢复农业房屋屋顶和地面的雨水。村里的车辆道路铺设了可渗透材料,可以快速渗透雨水,这样道路就不会积水或打滑,在收集雨水时,它还可以确保道路安全。净化后的雨水也可以直接灌溉植物和作为景观用水。

(3)污水回收利用技术

可使用ETS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借鉴了自然水体的自净原理,保证了系统内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它是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和现代技术的结合,该系统生态稳定性强,投资少,污染小,效率高,非常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3)自然通风技术

自然通风技术是常见的绿色建筑技术之一。它不消耗能源,体感舒适,现在被广泛使用。

贵州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多雨潮湿地区。鉴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交叉通风的效果已成为改善室内空间热舒适性的主要措施。最具特色的空腔以吞口为入口,以通高的堂屋为核心。大厅与后卧室和阁楼相连,可有效激发与组织空间的交叉通风、循环和对流。在平面和垂直空间的规划上,大厅的空腔空间和阁楼外山墙的通风共同促进了室内的气流流通,在贵州这种相对湿度较高的夏季,对提高室内的舒适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当地材料的运用

当地传统民居是以木、石为主的地面石屋。木头和石头被加工成精雕细刻的部件,如房屋骨架和窗框。当地材料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既能节省材料运输成本,又能保证居住的舒适。大多数石料经过粗加工,辅以砂和石料压实,以提高稳定性和气密性。板房的木框架以榫卯结构为主,辅以简单的加固点,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墙倒屋不塌”的施工方法。新房子由混凝土梁或墙直接支撑。不同的材料为施工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有些新房使用铝合金、混凝土钢筋等作为窗框,来增加室内光照。考虑到石墙和木窗框交叉处的荷载量,大多数房间都采用精心设计的木网格和雕刻窗框。传统石板住宅反映了住宅的地域性和独特性,以及区域气候适应性建筑在材料和技术方面的成熟智慧。在继承区域气候适应能力结构和传统石板房屋的生态特性时,材料和界面建设是可以挖掘和翻译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

乡村住宅的设计不仅要反映物质文明的复兴,还要考虑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农村民居作为村民的主要居住空间,不仅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反映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住宅是文化的象征。今天,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心越来越向农村转移。大力发展绿色农村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农村住宅不是简单的叠加绿色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村需要将现代技术与当地文化和生活生产方式结合,才能实现有现代地域特色的新农村的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地域特点,根据地域特色设计绿色住宅。

参考文献

[1]林向武.乡村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与材料研究[J].乡村科技,2018,(14):121-122.

[2]苏昶.ETS生态水处理技术[J].住宅产业,2006,(10):53-54.

[3]熊然,胡一可,危锐.黔西南地区布依族传统空间界面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7(6):149-151.

[4]许佳琪,丁菲,周政旭.贵州不同地域布依族民居建造适应性对比研究[J].城市建筑,2017(19):43-45.

[5]黎玉洁.贵州地区布依族民居的生态型研究[J].中外建筑,2016(6):60-61.

[6]张真真,胡一可.黔西南地区民居环境实测与气候适应性研究[J].南方建筑,2020(1):108-114.

通讯作者: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乔会杰A5F0C47D-04C8-4BDD-91A5-716C44E9F0B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