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邵明堂
摘 要:民间文学就是洒落在沙滩上的彩色贝壳,一旦遇到“小主人”,他们就会惊呼着跑过去,并爱不释手地把玩起来。同时,他们也会和小伙伴们分享他们的“成果”,并从惊讶向热爱慢慢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民间文学元素,会让语文课堂更生动,课堂气氛更活跃。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民间文学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现代语文学科教学日益强调人文性,于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当今多元文化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树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以民族民间文化为载体,实现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回归与统一,丰富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民间文学更具亲近感
很多民间文学都饱含童趣,相关材料浩如烟海。以“月亮”为例,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相关传说也比比皆是。小学生们能够学到的古诗中,有关月亮的内容也俯拾即是,比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来满地水,云起一片天”等等。但在民间文学中,在与月亮主题相关的作品中,《嫦娥奔月》、《蟾蜍食月》、《天狗食月》等,则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此外,很多吟诵月亮的童谣中,月亮都是“游戏者”,能给小学生带来无限的遐想。除去童谣以外,还有传说、对联、神话、绕口令、颠倒歌,甚至谜语以及摇篮曲等等。在这些素材中,有一些学生们耳熟能详,有一些依稀记得,有一些则较为生疏,但都贴近了他们的天真,更能满足他们的童年牵挂。
二、让民族文化口口相传
文化语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随着网络语言的涌现,很多热词、新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增高,比如“囧”字就是典型代表。这让人们产生一种疑问,民间文学还有阅读的价值吗?殊不知,一些民间传承的民谣具有某些神奇的语言力量,并且这种力量作用持久。民谣、童谣随着韵脚的变化而让事物更具关联性,充满了嬉戏情趣。细细品来,能达到语言与人同为一体的意境。
透过这些民谣,我们能够轻启民间文学之门,并能“触碰”这些民间瑰宝。以民谣和童谣为载体,传承着特定的思维方式、风土人情,以及穿越时代而历久弥新的道德观念,比如:孟姜女、吴刚伐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这些民间文学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示了民族意志。而一些民间笑话和俚谚也独具特色,在丰富多彩的变化中体现出母语的本色。
三、借助民间文学丰富小学生的记忆
(1)发挥口耳相传的作用
大量的民谣和民间故事之所以代代相传,并非依仗于文字。在口耳相传中,一些“糟粕”被剔除掉,并融入一些新的内容。因此,这种民间传承的民谣和民间故事,并没有固定的“版本”。正是这种“随意性”,让民间文学变得更丰富、更具体,更适合“听众”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说民谣和民間故事,也可以让他们当“老师”,让他们成为民间文学的传承人,使民间文学如:传说、神话或者民间故事等题材代代相传。当然,针对一些韵语体的民谣,还需要采取诵读的方法。
(2)增加方言元素
虽然,我们一直推广普通话,但方言在有些特定的时间、地点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电影《抓壮丁》当中,四川话的运用就非常好的凸显了人物特征。一些民间文学,更是独具地方文化特征,在讲述过程中,方言的表达功能更为突出。一些民间故事,从命名到人物名字以及生活细节,都是用方言表达的。听着“方言版”的民间文学作品,我们能听到稻田里传来的蛙声,嗅到青草香,方言特有的作用成了民间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沃土”。 当然,采用方言讲述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唤醒小学生的认同感。在亲切的语调中,讲述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家乡传说,会让小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如果播放一些地方戏剧的桥段,更能彰显方言的韵味之美,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3)凸显故事背后蕴藏的文化语境
开展民间文学阅读,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中低年级为例,学生应该能够讲出、诵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民谣)。到了高年级,需要强调故事(民谣)相关的文化语境。以《摇篮曲》为例,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就是的重复特点,所展现出来的优柔之美。要让高年级学生知道交换令、对偶令和数字令的区别,尝试编创一些游戏性的民间故事,比如较为常见的难女婿、灰姑娘、实宝寻宝、善恶报应。在各种神话故事中,有些人物刻画得较为模糊,但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大家在经典的故事中学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宽厚仁道的民风。
学生在学习本民族民间文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其他民族的作品,比如:埃及的创世英雄拉神,以及希伯来创世英雄上帝,我们都可以拿来对比分析,让学生品味不同民族的文化异同。在接触民间文学的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慢慢感悟民间文学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它既古老又新鲜。于学生而言,还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或者生活态度。慢慢地,学生们就不会错过任何一次“触碰”民间文学的机会,比如: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倾听导游的讲解,并牢记与景点相关的历史故事,揭开旅游文化蕴藏的神秘“面纱”。
总之,我们不能忽视民间文学的价值,要有意识地让小学生接触代代相传的特殊文化。当然,我们要合理引导学生,摒弃民间文学粗鄙的部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让他们在聆听、阅读、讲解、表演中,让民间文化大放异彩,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221450170525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