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唐杰
摘 要:学校是一个小型的集体社会,而班级更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在确定班级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文化熏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教师应该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渐渗透相关文化知识、人文素养内容等,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内,专心学习。本文立足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分析并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以切实促进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文化;文化建设;问题;改进途径
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该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文化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小学各科教师及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其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文化渗透、思想引导,使其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为班级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文化熏陶的方式引导学生言行向善,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身心全面发展。
一、班级文化相关概述
班級文化对每一位班级成员的影响巨大,班级学习氛围、学习风气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与实际学习效果,班主任及各科目教师应该对其提起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一)班级文化内容
班级文化指的是班级所有或者部分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信念以及态度的集合。个成员的一言一行、人际关系以及风气倾向为其主体标识,墙报、活动角、黑板报以及教室内外环境等均为物化反映。按与社会需求吻合度方面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制度和非制度文化两部分;按成员认同度可以分为实体与虚形文化两个层面;按成员占有集中度可以分为离散型、统合型两种类型。
(二)班级文化建设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现象的判断能力不足,尚不能够完全分辨出事情的多面性,容易进入一定的思想误区。此时便需要“周边文化”的引导与熏陶,进而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扬长补短。面对除家庭外的另一个集体——班级,小学生需要一定程度上转变以往在家庭中的思想性格,从而更好地融入班集体。此时班级文化的熏陶对其影响显得至关重要,其需要依靠班级文化来矫正自身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以适应之后的班级学习生活[1]。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将较为明显的几个内容进行了总结,整理出以下内容,供读者阅读参考。
(一)缺乏重视程度
第一点问题,是教师对此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不能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树立起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部分教师思想仍停留于传统教学观念中,将学习单纯看成是“教”与“学”的过程,不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以良好班级风气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某种意义上,阻遏了学生的思想提升与全面发展。
(二)缺乏个性创新
第二点问题,是班级文化建设过程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缺乏个性化文化的发展。大部分小学班级的文化建设都是通过黑板报或者是墙壁名言警句的贴识来进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文化建设的创造性影响,进而板报内容等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使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不高,没有起到很好的敦促作用。
(三)缺乏民主
第三点问题,班级文化建设过程缺乏一定的民主性,不能很好参考班级群体的个人意见,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感,由此提高学生对文化建设内容的认可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文化建设民主性重视程度不足等,都会影响文化建设的效果。缺乏民主性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对板报内容、班级风气缺少认同感,进而没有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也相对被弱化,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向心力[2]。
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改进途径
在清楚了解班级文化相关内容后,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改进建设方式,真正做到以班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提高重视程度,完善文化硬件设施
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进而完善文化硬件设施,为班风、班纪的形成提供基础保障。针对教室的布置,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集思广益,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提高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一个良好、舒心的学习环境,同样能够促使学生热爱上学习。利用教室配套设施、卫生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抽屉里放塑料垃圾袋或盒子,提高学生卫生环境意识[3]。
(二)增强个性创新,丰富精神文化建设
其次,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充分采纳学生意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以及思想特点,共同为班级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班级一角可以体现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班级教学特点,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其精神世界。
(三)民主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再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民主性。对于班纪、班规的制定,可以由学生讨论产生,教师从旁辅助指导。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对不合理制度及时进行取缔,制度的建立,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可以通过民主表决的方式确定。
(四)协调班级成员关系
最后,教师应该可以协调好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在课上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下有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解决。于班级之内,和同学之间要秉持平等的沟通态度,认真对待与同学之间的情谊,构建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不断强调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身正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时刻以自身的高素质言行去影响学生,并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自身的陋习、转变不良思想,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吸收积极正向的文化知识,结合班纪班风的熏陶与自身积极向上的诉求,努力成长为对个人、对班级以及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张兆晖.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3):247.
[2]曾丽红.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4):182-183.
[3]张九珺.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德育的渗透[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21(5):103-105.
[4]费学梅.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J]. 甘肃教育,2019(9):3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