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琴
快乐教育就是在教师引导下,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自觉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自觉地爱学、乐学,收到绝佳的教学效果。快乐教学突出表现为一个“乐”字,它要求把学生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快乐的求知创造实践过程。学习主体乐于参于接受的过程才能学有所爱,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然后这个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快乐教学不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几个笑话,或唱几个歌子,逗逗乐子,摆摆架子,为乐而乐,因乐误学。快乐教学要教师深钻教材,驾驭教材,遵循教学规律,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只要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去探索知识和奥秘,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起一个促进作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氛围就形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快乐教学,应该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出发,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十多年来,通过学习理论吸取经验,我作了一些探讨与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首先是巧设导语,激发兴趣。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一开始就设计巧妙的导语,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课一开始,教师就用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感情丰富,亲切悦耳的语言给学生声情并茂,活泼逼真地讲述,使教学能在美好情境中开始,使学生自觉进入课文内容境界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欣然而生,为学习新课创设良好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再者是角色朗读,激发兴趣。《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朗读训练中,创设特殊情境,促进“两情”(师生)共振,“三心”(师、生、作者)共鸣,使学生乐于朗读,认真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学生角色朗读,在听、读中领悟課文内涵,作者情感,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尝试了扮演角色的快乐,使学生爱读、会读、读懂、读通、读熟。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开火车”的竞读,扮角色的朗读,根据教材特点而灵活掌握。但朗读要有要求,有指导,有检查,切实做到扎扎实实,不要轰轰烈烈,小和尚念经,摇头晃脑,有口无心。
二、巧设疑问,愉悦思考
设疑、问疑、析疑、解疑是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语文教学应深挖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掌握学生特点,找出课文中的疑点,抓住教材重点,巧妙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经过一番思考,琢磨后,解决了疑问,就会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快乐。如讲《养花》的最后一段,提出这样的疑问,作者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说“忧”和“泪”也是乐趣呢?这样的问题提出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作者所说的乐趣。赏心悦目是乐趣,多得知识是乐趣,付出劳动是乐趣,分享成果是乐趣,但为心爱的东西奉献真情,忧伤落泪也是乐趣。这就是让学生刻体会作者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高尚情操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了解作者情感细腻而又心胸开阔的性格特点。设置这样的疑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恰到好处的设置疑问,学生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投入情感,快乐求知
教学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材是主线。教师、学生两者不仅有导与学的关系,还有两者的情感融合。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情感是快乐教学的艺术魅力形式的关键因素。“快乐”就是“情感”的反映,没有情感的教学冷冷冰冰,死死板板,根本谈不上快乐。老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老师,心换心,爱换爱,师生之间形成了融洽和谐的情感,就使学生产生了乐学、爱学、会学、巧学的内在动力。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上课,情绪饱满,感情充沛,尊重爱护学生,对教学倾心,整个课堂春风和煦,晴空万里,学生精神抖擞,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乐此不疲,而有的教师上课,少情没趣,阴阴沉沉,整个课堂冷冷冰冰,乌云密布,学生没精打采,不是乱摸乱动,交头接耳,就是昏昏欲睡,闭耳塞听,这是为什么呢?是情感作用。语文课的快乐教学强调师生的情感交流,主张教师和教与学生的学要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教师的教要“入情一动情一析情一移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就能主动地、深入地、积极地、生动活泼地投入到学习实践过程中,就会用良好的情趣,高昂的情绪去学习探索他乐于接受的东西,教学效果就会好。
要使师生情感融合,在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同样的关怀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只有学生认识到教师确实关心、信任、尊重他们时,才会产生接受知识的心理准备。教师的教才能收到卓有成效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教学姿态,在学生发生接受理解缓慢时,教师应不烦躁,不急于求成,进而稍加缓解气氛,转用其它方法后再耐心启发鼓励思考,使之学懂、学通。语文课堂应始终保持快乐的气氛,和蔼的教态活跃的学风三者的一致性,只有这样,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真情教书,以真情对待学生的求知行为,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热爱、关心与尊重,激发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快乐感。教师还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不因客观因素影响自己的情感变化,以良好的心理定势,创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以乐教,促进学生的乐学。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到了知识,全面地提高了素质,发展了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在快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