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彭健斐
摘要:洋务运动一课是近代史中重难点非常突出的一节课。同时由于时代感和知识点本身的特征,若缺乏足够有趣鲜明的课堂亮点,本课将面临教学目标落实不深的困境。因此,笔者在本课教学中引入了电子思维导图软件。八年级学生对电子化、信息化的事物兴趣浓厚且接受度高,在相对厚重沉闷的教学中电子思维导图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一节高效、有趣、信息化十足的历史课堂。也为信息化教学成为常态化以及利用先进技术落实生本概念、还课堂于学生等思考有了新的探索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生本概念;历史
一、环环相扣 相得益彰
本课每一篇章都以一张电子思维导图成果作为线索,全课贯彻“思维导图学习近代史”线索,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新课开篇以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作为复习导入,以前一课所学的鸦片战争为关键词进行思维发散。如鸦片战争的背景、南京条约的内容等等。这既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了如何使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又重新温故知新、复习了重点内容。导入部分虽然以教师为主导,但是思维导图方式却是为后续新课探索做铺垫,同时导图内容也由学生相互复习回忆而形成,这就落实了导入部分的生本观念,课堂生成成果学生皆为第一作者和受益者。
节主题是洋务运动的时间、人物、背景、主张、目的等。此部分内容大多是史料分析和信息提取,所以首先我展示大量史料,而后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导图笔记现场绘制思维导图,并且实时导出展评,及时反馈,相互评价。有助于实时反馈出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同时检验学生学习新事物的接受度、小组合作能力、学生之间互评能力。虽然知识点内容几乎一致,但是思维导图中展现的方式、逻辑、形状各不相同,这就体现了生本概念的充分落实,学生的想法和创意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不同作品之间还可相互交流学习,从师生互动转向生生互动,学生之间互为“小教师”,相互交流引发更完善有趣的创意。
的主题是李鸿章和他的洋务小伙伴。此章节主要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了解和认识,以人物及其成就制作思维导图是非常直观明了的,学生则在规定时间内合作根据教师给出的史料,构建洋务运动的人物框架。并现场展示相互点评。在前两章节学习后学生已经能够相对娴熟的使用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大部分领悟力强的学生已经通过半节课的时间达成了这一目的。此外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还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史料等元素能力、落实史料阅读和信息获取能力。最后通过学生现场作品展示检验能力的落实,再度体现了生本课堂和生本观念的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释放。
第四篇章是本课的重难点,即洋务运动的四大主要内容,知识点分散难记而且易混淆。因此笔者设计主题为“李鸿章”们一步步圆梦的步伐。为凸显生本课堂理念,我将学生分组分别使用导图笔记软件依据洋务运动的思想内容(自强、求富、海军、教育),分组展示电子思维导图。小组之间相互点评补充完善。从实施情况来看,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将课本上分散的知識点系统化、框架化的制作成简明易懂的作品,这就达到了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生本课堂的目的。
第五篇章是本课的结局和升华,我设计的标题是“梦碎梦醒后人评说”,此章节综合思考分析的成分高,因此笔者采取了师生合作的方式,首先教师抛出两个条理性极强的问题“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邀请个别同学上台使用mindmanager软件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其余同学仔细观察、评价。本节内容属于难点内容,采用师生合作制作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整合学生不完善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在信息化活动中不忽视重点的强化。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课本基础上辩证的分析洋务运动,在自主梳理过程中逐渐克服卡壳、犹豫、表述不够条理问题。
二、图中圆梦 课中生成
传统历史课堂大多是教师讲授,辅之以教材与课件,学生被动的听讲做笔记。此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且导致丰富的历史知识变得枯燥沉闷。因此本课笔者在材料和方式处理上突出了新颖性、学生主体性、时代感、信息化几个因素。将电子思维导图作为最大的“植入者”,建构学生主导型的学习课堂,其次大量史料、资源、视频、图片的呈现既能帮助学生更完整的制作思维导图,又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再次,每一篇章都给学生自主探究、绘制成果、展示交流的环节,全课贯穿生本理念,簇拥孩子们勇于站在课堂上成为历史主角。
本课主题是李鸿章的洋务强国梦的圆梦过程,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穿越时空,带领故事里的人物一同圆梦。而梦之外的课堂上则是学生作品的现场生成,最大的体现就是思维导图成果的汇总,隐性的生成是学生主体观念的初步实现落实,鼓励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上发挥主角意识,将课堂主人的观念植根于学习者心中。
课上的生成需要课后的延伸来巩固,古今中外改革不同程度为国家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设计本课结束后学生选取一个历史上的改革,绘制思维导图。并且使用线上空间即时上传反馈,提高学生独立使用信息化方式进行历史学习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优势。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高效、思索明晰的信息化学习工具,笔者在课后引发头脑风暴,指导学生发挥电子思维导图在生活中的功能。将信息化思维导图学习生活方式化为学生生活的常态。
三、结语
本课融入信息化学习模式——电子思维导图以此为线索贯穿全课,达到优、新、奇的特点。有效超越了近代史晦涩难懂的距离感,将重难点突出的重要一课洋务运动通过时代化、信息化充足的方式进行讲授。其中每一篇章的思维导图都通过电脑软件或智能手机软件进行绘制,实时展示实时反馈,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互动评价能力。值得在其他历史课堂中推广。
本课实施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思维导图进入课堂是可行的、有趣的历史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现学现复习,节省大量课后复习空间,加大课堂学习内容容量,方式有趣高效,学生参与度强。思维导图有效性不仅局限于课堂,课后延伸仍可作为复习的重要工具,线下师生、生生通过思维导图作业的实时互动和反馈更是不断扩展历史学习的时空领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