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安天野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
引言
诗词中蕴含着我国民族特有的人文性与文学性, 体现了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生活。然而真正能使这些诗词流传下来, 至今读来仍具有味道的, 还是因为蕴含在诗词中的亘古不变的情感, 还是这些书写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字句篇章。只有将诗词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才能引导学生透过简短的文字, 读出人的感情与生活。本文针对于此, 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进行探讨。
一、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诗词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将诗词教学生活化。因为任何文学作品的流传, 都离不开植根于生活的传递。我国的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岁月, 仍然能够打动人心,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共鸣性, 时隔千年, 当细细品读时, 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感情。时代的发展, 这些诗词的传递仍然需要我们能够站在时代的角度、站在当下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体味这些诗词, 与古人交流, 从他们的生活与态度中汲取力量。
另一方面, 在当前初中诗词教学中, 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即教师过分关注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带着学生去翻译诗词、去抠关键的字词、去了解作者, 但就是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体验, 也许学生不能理解“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情, 但是一定也有过要回外婆或奶奶家时的兴奋, 只有实现诗人与读者地位、心情的轉换, 才能切实实现这样的转变, 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在当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 缺乏的也正是这样的引导,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可以完成教学或考试中要求的问答, 能够对字词进行回忆, 但就是有一种“隔层纱”之感, 学生是拿来用, 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品味。
二、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思考
(一) 背景的补充与氛围的铺垫
在当前初中诗词教学中, 为了增加诗词的真实感, 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补充一些内容或为氛围作铺垫。例如, 在学习《七律·长征》一诗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一些比较简单的关于长征的书籍推荐给学生, 或者是在正式上课之前, 分享一段几分钟的介绍长征的短片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及时进入学习状态中, 了解所学知识, 在心中对长征形成一定的感情。其实除了阅读与视频欣赏之外,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作出足够的铺垫, 有许多诗词所描绘的情状, 与歌曲有共同之处, 这在我国古代与现代都是一样的, 原始的文学作品, 是诗、乐、舞三者的结合, 也正因此,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将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 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欣赏转化为对诗词的欣赏。进一步发展之下, 可以将诗词与图画、与文字等都进行结合, 使学生赏析到不同的诗词内容。借助于氛围的铺垫, 以及情感的互通, 能够有效提高诗词教学的生活化, 拉近学生与诗词的距离。(二) 结合生活, 体味诗词
诗词教学的生活化, 需要以最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如在学习了《渔家傲·秋思》一诗之后,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秋天, 体味秋天的特点;在学习“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时, 带领学生去体验春天小雨带来的惊喜。在整个诗词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观察、去体验, 打破课堂的限制。当然有时候, 教学中所处的季节与诗词中描述的季节并不相符,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技术, 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 将四季的景色随时带入课堂。当然,在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 因为只有真正可观、可感的生活, 才是学生接受事物的基础所在。
(三) 演一演与诗人角色交流
在诗词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诗人的感情, 增加对诗词内容的印象与体味, 需要教师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组织学生进入角色, 进行诗词内容的改变与演绎。例如, 在学习《石壕吏》一诗时, 其中吏人的跋扈与百姓的恐惧怯懦、诗人的痛苦等, 可以尝试让学生去改变与演绎一下。也许, 当学生置身于古代的场景, 做起了普通百姓之后, 才能体味到其中的一些心酸, 才能明白诗人当时的心情如何等。这样表演体验式的授课方式, 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快乐中体味到诗词中的情感, 穿越回诗词描绘的年代等, 这些都是当前初中诗词生活化的重要方式, 能够使孩子在进步中实现发展, 能够全面推进教学的完善, 并且增强学生在课堂的互动感。
(四) 运用生活对诗词进行包装
其实在我国古代的诗歌中, 真正将言简意赅演绎到了极致, 有时短短几个字, 就能蕴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主动将一些生活场景带入其中,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诗词时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代入感。这对于教师还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能准确地选择出事物, 之后是能用语言精准地描述出来, 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挑战。
结束语
整体而言, 初中语文诗词化教学有必要性也要可能性, 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发展, 搭建起古人与现代人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周世鸿.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生活化研究[D].延边大学, 2010.
[2]孙春玲.生活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文理导航, 2011, 23 (12) :41.
[3]初中语文课程本体意蕴、困境及实践路向[J].李彩霞.教学与管理.2022(03)
[4]教学案例撰写探析——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J]. 齐雅萍.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