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师课堂观察能力培养的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4-08-31

常杨琴

摘要: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时刻观察学生的反映,并判断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以此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因此,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据此,文章简要探讨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进行观察的主要内容,并对影响教师观察的内外因素进行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观察能力;分析

积极提升自我观察能力是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重点强化自身的教学观察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方面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而导致不同学生群体在听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反映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随时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针对教师观察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于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课堂氛围

授课过程中的课堂氛围主要涉及课堂教学环境学习氛围、环境氛围以及整体气氛等。其内容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授课过程观察到的学生的眼神、精神注意力对各类问题的整体反应情况等;(2)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对于问题的讨论情况,是否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等;(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路是否顺畅,学生群体的学习自主性等。教师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观察,可直接了解到课堂的整体氛围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情况判断学生的當前学习状态,从而为教学方案优化提供一定的实际依据。

(二)课堂整体管理情况

教师在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需要结合学生的反映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方案,通过制定合适的教学管理方案可显著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课堂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到教学方案的规划,结合教学反馈调整教学规范,以及针对部分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具体安排等。对于部分从业时间较短的教师而言,无法在教学授课期间同时兼顾课堂的整体管理,使得整个理论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较为有限,学生群体存在两家分化情况。

二、影响教师观察的内外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教师观察的外部因素之一。由于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不尽相同,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通常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师的整体思路以及教学流程较为熟悉,因而无需特殊关注此类学生。但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走神、思路不顺、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是此类学生的通病之一,因而教师时常要集中更多的精力督促此类学生。

2.教学环境与氛围

课堂教学的整体环境与氛围是左右教师观察力的一大因素。由于教师授课环境普遍位于室内,因此教师内的环境布置情况以及学生的整体反应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注意力。在教学环境方面,教室应以干净整洁为主题,避免出现过多色彩明亮的装饰物,同时确保整个室内的环境氛围轻松愉快。在学生氛围方面,教师的布置情况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的环境布置应倾向于冷色调布置,在墙壁装饰物以及标语背景布置方面应尽可能选择简约风格,以此稳定学生的学习氛围,消除影响教师观察力的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1.教师的自身教育经历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教师的整体教育经历是决定自身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师范类院校毕业教师普遍掌握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师基本技能、教师口语等专业技能。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教师应结合外部环境因素的反馈情况积极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教育知识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并结合实际效果对具体教学方案进行研判与优化。由此可见,要切实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师应重点关注自身教育专业素质,并教学的实际效果定向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2.后期实践教学培训

除基本的教学素养外,后期实践教学培训也对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观察力具有一定帮助。部分教龄较短的教师在同时处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课堂反映方面并为掌握相应技巧,因而,教龄较短的教师除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教学素质外,还需通过对应的教学实践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学校可组织本地区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到校为年轻教师开展教学培训,针对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师观察的相关情况进行重点教学,同时开展现场教学演练以及公开课等内容,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提高课堂观察能力,进而掌握教学主动权。

三、结束语

优秀的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意义重大,因此,在提高教师观察力方面,应从内外两部分因素着手,在维护教学环境轻松愉快的基础上,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基础教学素养培育,提高实践教学技能,以此实现教学观察能力的定向提升。

参考文献:

[1]佀华栋. 职前语文教师课堂观察力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

[2]任欢. 基于观察渗透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1.

[3]吴燕苹.有效课堂观察促小学体育教师听评课能力发展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3):72-73.

17625017053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