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石凤鸿
摘要:在当前初中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当中,会运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这种方法。针对在目前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不充足的这种情况,教师还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在对思维导图进行使用对作品进行解析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基本的学习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益出发,确定导图绘制的基本线索,减少对于外在形式的关注,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本文将简要的探讨在初中语文进行的阅读教学,特别是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情况。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议论文;应用探究
整本书阅读简单来说就是对整本书来进行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发展整本书阅读理念受到了更多语文教师的关注。整本书阅读的展开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丰富学生所具有的阅读体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和影响。但是和单篇的文本阅读进行对比,能够了解到整本书阅读所面临的问题更多,难度也就更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是非常多的。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师有必要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当中应用思维导图的这种方法。
1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可视化的思维的有效表达工具,一般情况下利用图片和文字并重的方式表达各级的主题,还有层次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可以将信息内容有效的归纳并且梳理,一定要更加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不仅仅能够促进知识的记忆和知识的迁移,更加能够对使用者进行信息分析的能力进行锻炼,展现出思维训练所具有的作用。
1.2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当下来看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就是直观性以及可视性。它充分的对色彩以及线条等相应的图形要素进行了利用,表达了在这些知识当中的概念以及关系,还有逻辑,能够辅助对信息进行记忆。
思维导图在当下作为一种非常高效的组织性的思维工具,具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特点就是结构是非常清晰的。使用者在对思维导读进行绘制的过程能够将文字当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出其中的主要信息内容,立体的呈现出来,形成逻辑结构非常清晰的相应图形,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
2思维导图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2.1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作品
和节选类的相应文本进行对比,能够了解到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完整地领略到作品的宗旨,使得这些学生的思维深度得到有效的提升,思维的广度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感受到这些经典的作品对于学生事业的有效开拓,进而构建更加深厚的相关人文素养。但是在实践的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了解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可能会有一定问题,存在现状不容乐观。排除过度的应试主义这些思想对于阅读所造成的相应影响,还有学生以及教师主观的畏难情绪以外,还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整本书阅读这种方法应用的难度更大,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在客观上存在的困难,降低了他们进行阅读的兴趣。
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为例,在小说当中人物非常的多,关系也非常的复杂,孙少平,孙少安等多条主线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很难把握文章的具体脉络,对于社会反映出来的社会情景还有精神内涵,把握也不是非常精准。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这本书的阅读,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还原作者进行写作的这一思路,使得文章的结构和人物关系更加的明确,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对作品结构框架进行把握。
2.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构建思维导图作为任务驱动的整本书阅读,能够调动各个不同的感官都参与到阅读的这个过程当中,将隐性的大脑活动更加显性的呈现出来,提高学生进行阅读的效率水平。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帮助这些学生对作品的中心思想以及内涵进行感悟,让学生在这个阅读的过程当中更好的积累相应的知识,有一定的收获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除此以外,以思维导图带动整本书所进行的阅读,可以减少教师对于学生阅读过程的这种干预,能够让学生尽量的克服在心理上存在的依赖感,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展现出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这一点好习惯。
以《三国演义》这整本书的阅读为例,初中生不能够仅仅了解作品当中比较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而应该利用思维导图对书当中的信息进行梳理,从而走入人物内心的世界,将作品描述性的語言在头脑里面进行加工整合,从而形成更加鲜活的人物形象
3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思考与启发
3.1应多注重实际效益,少关注外在形式
教师在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明确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的主要目的,确定思维导图在绘制时的一个主要线索,选择其中的关键词,这样才能够更加思路清晰的进行阅读。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关于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提前对作品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具体的结构。在导读环节就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在其中作品的相应思路,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之后,再针对学生绘制出来的导图进行有效的评价,根据这一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
在实际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时候,教师也不应该对学生进行绘制的方式进行限制,应该让学生自己积极的进行发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评估的阶段主要评估的就是在目前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内容正确性还有结构的合理性,而不应该过度的关注到图形是否是精美的,甚至是提前给学生预设答案,让学生的作品和这些预设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这样完全脱离了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辅助整本书阅读开展的初心。
3.2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但不能越俎代庖
教师在将思维导图绘制的这个任务布置下去了以后,如果学生自身的经验不足,能力不足,无法完成,那么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思维导图的绘制,使得学生可以尽快的熟悉关于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进行制作的这一流程。在较为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这种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绘制的任务。
但是在实际进行操作的时候,能够发现的是一部分教师陷入了一个弄巧成拙的误区里面,直接给学生推送各种非常精美并且非常清晰的思维导图模板,让学生直接套用思维导图模板。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导致学生更多的为了追求思维导图形式上的优美,所以生硬的进行模仿,不仅仅无法对学生的阅读有任何的帮助,还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固化,因此这种方法绝对不能够进行应用,一定要杜绝这一方法的使用。
3.3要恰当的应用思维导图,不能够僵化与教条
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快速的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把握,对文章结构进行有效的理解,使得阅读的效率水平得到提高,学习效果得到加强。但是还需要客观的对思维导图进行看待,将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的局限性说明的更加清晰。在应用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对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科学的对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进行制定,绝对不能够教条主义。
教师应该根据作品的具体特点,还有体裁确定思维导图进行绘制的任务,比如情节性的名著小说,在阅读的时候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学生梳理其中的人物关系,还有不同事件的层次关系,整体把握整本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书籍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那么也可以将作品分解为多张思维导图来进行分析。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特别是进行议论文教学中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提高,提高学生进行阅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闫玏.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王洋洋,何新华.初中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