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韵飘扬处的美丽

时间:2024-08-31

刘玥岑

摘要:目前,高中古诗词在鉴赏教学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诗词鉴赏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鉴赏时应当关注的重点进行阐述,并就如何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语文;鉴赏教学

引言:新课改下,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如掌握鉴赏技巧、提升鉴赏能力等。但目前,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受客观因素传统教学理念和社会教育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受人为因素,如教师水平不足、学生兴趣不高等,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就成为当代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接下来,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诗词鉴赏做出若干分析讨论。

一、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语文诗词鉴赏中,由于高考影响,教师在古诗词鉴赏目标上较为功利。由于古诗词在高考占比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普遍以应付考试为教学目标,这种思想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教学组织中也得到体现,如,画出必考热点、将鉴赏内容套路化、技巧化等,这些方式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此外,这种方式还会对诗词的意境、节奏、审美等特点进行忽视或鉴赏时不够深入,从而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诗词的鉴赏还存在套路化的问题。受教育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会将许多诗词提前进行讲解,但在讲解时却并不深入,往往只是将诗词的内容按照教材进行总结分析,对于学生在诗词意境上的感悟较为忽视,这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另外,教师在诗词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套路化问题,在进行学生诗词鉴赏的延伸时往往会选择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在鉴赏上也是以拓展知识为主,忽略学生本身对于诗词意境的感悟。

最后,学生诗词兴趣不高也是影响学生鉴赏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在学习时往往以背诵为主要目的,自然也就忽视对诗词的鉴赏。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和短视频让学生过于沉迷,导致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自然也就会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产生影响。另外,诗词语句简练,在词句的运用上常常会引经据典,学生在学习时因为知识储备的原因,在理解时往往会出现误解和曲解等现象,这些现象对学生正确鉴赏诗歌起着阻碍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1]。

二、鉴赏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关键点

首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方式,作者往往会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情怀。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等,通过对偶充分展现出美好的自然风光,使人读之朗朗上口,充满节奏和韵律感;再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通过比喻让静止的事物变得生动,赋予诗句画面感,充满感染力。由此可见,通过对诗词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其次为表达方式。诗词和文章一样具有多种类型,例如抒情诗、叙事诗等,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时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类型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诗词基本情调,从而为其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在篇章结构上,诸多诗词和文章都具有独特的规律性,例如开门见山式、以景抒情式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诗词结构进行分析,在分析中体会作者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变化,最终完成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2]。

三、鉴赏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透过时代背景,了解古诗内涵

无论是文章的创作还是诗歌的创作,时代背景往往会对作者的创作思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时,如果学生对诗词背景明确清晰,那么其在对诗词主旋律的把握上也就会变得容易。例如杜甫,当我们学习杜甫的诗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史之乱,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学生所学的诗词,其背景普遍在安史之乱时期,因此杜甫的诗词中总会体现出悲惨、凄凉、民不聊生和忧国忧民等思想,例如著名的“三吏”和“三别”、《夏日叹》、《登岳阳楼》等,这些诗句中无不充斥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此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让唐代诗人的诗歌形式出现了变化,战乱的生活让当时的诗人的诗中普遍存在一种忧虑之情,这种忧虑体现在对国家、对底层人民以及对自身上,如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王维的《凝碧池》等。所以,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只要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大背景,诗歌主旋律自然就变得准确明了,这对诗歌整体的鉴赏分析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诗歌意象入手

意象通常在诗歌中具备较为特殊的内涵,并且不同类型的诗词中,意象的含义也都基本相似,这是诗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俗。因此,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可以通过诗歌的意象入手。意象是诗词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以各种植物,如花草、树木、竹子、梅花等意象运用的较为频繁。意象是通过将自身主观的“意”与客观的“物”进行融合,通过赋予静态生命以动态情感,能够为细腻的心灵和感情披上外衣,这使得诗词具备了丰富的层次性,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含蓄。在鉴赏过程中,通过对意象进行分析,再结合时代背景,能够准确把握诗歌内涵,同时在诗歌的理解上也能更加深刻[3]。例如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月亮,作者常常会通过月亮抒发自己的离愁、思乡和孤寂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月下独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再比如折柳往往会被诗人用于送别、离别,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意,如李白的《劳劳亭》,王之涣的《送别》等;此外还有许多通过梅花表现“傲霜斗雪”的风骨、竹子表现“刚正不阿”的节操、草木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因此,在诗词的鉴赏过程中通过对意象进行掌握,在诗词的理解过程中就会变得游刃有余,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本身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鉴赏能力

兴趣是一个人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内生动力。在语文诗词鉴赏中,朗诵是熟悉诗词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诗词鉴赏的前提,若能够在诗词鉴赏中保持学生积极的兴趣,对诗词鉴赏教学的顺利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分析诗词,并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诗词场景的创设,通过将古诗中的事物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具现,从而让学生获得形象化的視觉体验,同时还可以配合音频播放富有感染力的朗诵,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从而让学生与诗词产生共鸣。例如,在进行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鉴赏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来展现古代杭州的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也可以将西湖的美景进行展示,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脑海中也会自然浮现杭州和西湖的美景,此时教师在对这首诗词进行延伸扩展,学生理解时自然就会印象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诗词的朗诵播放,特别是那些富有感染力、结构明快具有押韵美的诗词,通过多媒体朗诵,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在共鸣之中充分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的文化之美,这对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以及鉴赏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词一直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有力手段。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诗词的时代背景和意象入手,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诗词鉴赏顺利开展,进而为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春花.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优化对策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8):2.

[2]王平.探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教学策略[J].花溪:文艺教育,2020(22):1.

[3]余强.高中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8):2.

371850190825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