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名著阅读的评价与教学导向

时间:2024-08-31

严青

统编教材构建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名著阅读作为其中重量级的“一位”,对于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名著阅读在中考试题中占据重要位置。研析近几年特别是2021年中考试卷中名著阅读题的评价导向,对于把握的名著阅读的教学导向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名著阅读的评价导向

(一)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纵向来看,近几年的中考名著试题在不断探索,求新求变。以近五年南京市中考卷试题为例。

变化主要体现在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五年时间里有两次重大的跨越。从2017年到2018年,试题从考查文本知识转向考查阅读素养,知识性问题不再出现,更多地考查专题探究和读写结合能力。专题探究要求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整合、分析、评价,读写结合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更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从2020年到2021年是又一次跨越,试题鼓励学生在读中质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一层,同时兼顾个性化阅读体验。名著阅读逐渐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

(二)从文本阅读走向任务解决

语言文字是我们立足这片千年文化土壤的“根基”,文学阅读更应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生活方式。虽然名著阅读以中考评价的形式出现,但是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2021年的试题有了一些“新气象”,让名著阅读“接地气”,逐渐走向真实情境下的任务解决。例如宁波市和北京市的中考题。

(宁波市)下面是班级“科普作品·智慧之光”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从《昆虫记》《寂静的春天》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补充丙同学的发言。(对话略)

(北京市)你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奋斗吧,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要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请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字左右)

宁波市中考题是基于主题的阅读探究,并为学生提供了日常的对话情境。北京市中考题更加简明,以演讲比赛为活动背景,要求学生将阅读收获运用其中。这样的情境和任务设置打通了阅读和生活的壁垒,引导学生将阅读的成果在生活中“用起来”。

(三)从单一答案走向个性地解读

近两年,不少地方的中考试题采用“分层赋分”的评价方式,这是一种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而在名著阅读这一部分,答案更是“独具个性化”。例如2021年南京市中考题,要求“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分享你的质疑。”这道题既考虑到学生阅读的广泛性,又注重其个性化的阅读及理解。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一道试题并不能完全考察学生三年的阅读成果,这种更加注重阅读和探究过程的评价为名著阅读教学作出了导向。

二、名著阅读的教学导向

(一)从“教师你来教”走向“学生你来问”

教师对于教材中的名著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及个人的理解,但只有从学生的疑点出发,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领其走向名著深处。例如,在《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指导中,笔者根据学生问题设计两个活动。活动一:开展“西行漫记”专题竞赛。学生组成大赛组委会,将所有同学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设计单选题抢答、小组简答等环节。活动二:开展“西行”研究会。学生分为“时代还原组”“作者答疑组”等小组,围绕主题为其他同学解惑,学生兴趣高涨,并在质疑中有了新创造。教师应该珍视学生对于整本书独特的质疑和理解,并且给予他们更多表达和展示的机会,而不是用标准的答案限制其个性化的阅读。

(二)从单本阅读走向主题探究

统编教材中每一部书都提供“专题探究”指导,但是需要考虑为学生“搭架子”,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或示例参考。例如,九上教材“《艾青诗选》如何读诗”部分,读书方法指导包括“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品味诗歌的语言”等,但是如何品味《艾青诗选》的语言特点并不明确。因此,笔者选定了“艾青诗歌中的色彩美学”“艾青诗歌中比喻之最”“诗人语言风格之比较”等专题,让学生开展分组探究。同时,教材中并没有围绕一个主题的群书阅读指导,这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新的空间,即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打通初中阶段的多部名著,开展主题阅读。

(三)从“死”的阅读走向“活”的情境

对于名著阅读的情境设置,余党绪老师指出:“问题是‘体’,任务与情境是‘用’。三者的关系可概括为: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以情境优化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任务中读名著、用名著,才是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例如,笔者设计“南京昆虫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任务一:结合阅读《昆虫记》的感受和参观昆虫博物馆的体验,比较《昆虫记》(文学)和博物馆这两种形式在科普方面的优劣之处。

任务二:结合《昆虫记》的阅读收获,为博物馆中的某一种昆虫(书中兼有)撰写一段语言生动的解说词,可选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任务三:结合《昆虫记》的阅读收获,为昆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提供某种昆虫(书中兼有)的饲养环境、沉浸式体验活动设计、科普宣传策划等方面的建议。

现在的学生久居都市,平时甚少有机会去观察真实世界的昆虫,笔者便鼓励一组学生走进南京昆虫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和独立思考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在班上做小组汇报。三个任务“入乎书里,出乎书外”,围绕“昆虫”专题开发出现实情境中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这一活动为阅读和生活架起了一座“桥梁”,在真实情境和内在情感两方面“双管齐下”,引导学生将个性化的阅读转化成语言表达,解决实际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评价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这也启示我们,把握中考评价的导向,形成名著阅读的导向,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名著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是名著閱读教学应有的姿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党绪.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以情境优化任务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任务与情境[J].语文学习,202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