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传统,设情境,会运用

时间:2024-08-31

韦亚芹

摘要:南京市中考语文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年考查了对联。四年考题,包含三个“关注点”,即重传统、设情境、会运用。学业质量的纸笔测试的关注点是契合语文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的。“评”引领课堂的方向,将三个“关注点”落实在课堂,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以学习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真实情境;迁移运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南京市中考语文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年,在“积累与运用”部分都考查了对联。考题包含三个“关注点”,即重传统、设情境、会运用。教学评一致,“评”引领课堂的方向,将三个“关注点”落实,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以学习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为讨论方便计,先把相关中考真题转录于下:

【2021年】

太爷爷的百岁寿辰将至,家人要为他举办寿宴。你结合太爷爷的“小档案”,完成了几件事。

4.爸爸、妈妈布置宴会厅,你去帮忙。

(1)宴会厅要挂一副寿联。爸爸拟了上联,你对出下联。

上联:四世同堂,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

【2020年】

学校预备举办“创意美食节”活动。你和米豆、小轩同学参与了完成下面几项任务。

3.操场上搭设了“美食街”,“街口大门上要挂一副对联,学校特此征集。米豆拟的上联是“创意烹出新味道”,小对了几个下联,你选择的是(     )。

A.美食品味好生活  B.美食唤来好生活

C.美食生活真美好  D.美食生活重常规

【2019年】

关于下面这副对联的上下联,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位置正确。 B.结构相应。 C.词性相对。 D.意义相关。

一、关注“传统文化”

为什么南京市考题青睐“对联”。梁羽生说过一段话:“对联藉象形汉字,运用典故,隐含诗意的美学阐释。因其对对仗、平仄有严格要求,亦成全球文学中独一无二之文学体裁。”可见,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部编教材七下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有三组活动,其中一组的主题就是“寻找最美对联”。

传统文化落实在课堂,应该关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依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承担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有“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联系小学学段,还有这几方面的内容:汉字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习俗、传统文明礼仪、家乡习俗和文化、历代仁人志士的贡献等。

分析近几年的南京中考试题,“关注传统”贯穿整个试卷。如现代小说阅读的选文,题为“碧浪清波”,内容上以“家乡美”为主题,形式上引用古诗文,有古韵之风。再看作文题,引录如下:

题A:毕业前夕,班委会决定去牵手共建班级——某小学三年级2班开展联谊活动。你的任务是从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郎平四位英雄中选一位,把他(她)的故事講给小学生们听。为了讲好故事,你写了一篇讲稿。

题B:商量给三年级2班的小学生们送什么礼物时,同学之间发生了分歧:有些同学认为要送自己喜欢的东西(正方),还有同学认为要送小学生们喜欢的东西(反方),双方各执己见。班长说,我们来个小辩论吧。你作为其中一方的一辩,撰写了辩词。

作文题A让初三的学生给三年级学生讲四位“英雄”的故事,作文题很巧妙地勾连了各个学段对民族英雄人物的要求。作文题B看似生活琐事,实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礼节。

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立德树人的要求,关注传统。

二、关注“真实情境”

三年对联考查都设计了“真实情境”,它们具备以下特点:融入考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越来越靠近考生的真实生活,如2020年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美食节,2021年是太爷爷百岁寿宴;恰当地加入地方文化的因子;在主题式的综合性活动中考查。“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课堂首先要转变课程理念,摒弃靠训练考出好的学业成绩的错误观念。课程标准分学段阐述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时,包括“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五部分中,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将前面四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整合,强调生活情境中去学习语文。

怎么学?就是要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实到位,让学生真正体验“真实情境”中学习的样态是什么。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六册,共十七个综合性活动,内容、领域、学习方式等涉及广泛,贴近实际生活,听、说、读、写汇通,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兼顾,跨学科衔接,初中三年将所有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到位,到了初三复习自然无须题海战术。“语文综合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学习活动”,这就是课标对语文课堂实践性和生活化的具体要求,不分学段和年级。

所以,课堂学习的途径,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三、关注“迁移运用”

2019年考题,停留在对知识本身的考查。2020年、2021年则发生了变化,不是知识的记忆,而是用对联的常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初三复习课堂要不要知识回顾呢?“素养不是不要知识……学校是学习学科的地方,是系统学习知识的地方”,“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了知识或技能之后能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知识的运用能力怎么去培养呢?

以对联复习为例,传统的教法是先讲解对联常识,再用相关考题反复训练。这种课堂模式,应付2019年的对联题或许是有效的。但2021年是能拟写一副好对联,仅仅对知识的熟稔是不够的,要有“实践演练”经历。2021年对联复习,我调整了课堂结构,由传统的“高结构的讲述—高结构的指导”调整为“低结构的探索—高结构的指导”,由仅仅知识的强化训练,调整为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改变了学习方式。具体流程如下:

对联题只是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纸笔测试对学业质量评价的变化趋势的一个突破口。在中国的教育情境下,既要看到“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更要重视学科素养的逐步提高,以学生为中心,语文课堂落实三个关键词“传统”“情境”“运用”。

参考文献:

[1]梁羽生.对联观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3]崔允漷.新教学“新”在哪里[EB/OL].

https://mp.weixin.qq.com/s/pKs3EtNxkm4BgZwxib9aBw,2021(08)

[4]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11)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三期课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ZB07)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