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摘要:现代学徒制不是简单的“1+1”,它是将传统师傅带徒和现代职业教育深度结合,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是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必然趋势。本文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探索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四位一体、互聘互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建并实践“双轨三段、能力递进”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重塑“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的“1+X”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三维”提升的教学团队培养模式,创新“双导师”评价体系,形成“四阶梯”校企合作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做出具体要求,这是我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现代学徒制将传统的师傅带徒与现代的职业教育相结合,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由学校与企业一起进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校企共同设立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共同解决职业教育的困境和难题,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步伐,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意义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林部件制造企业在生产制造、检测维修和后市场服务等方面的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常常出现招工难、留人难的困境。项目组通过调查还发现,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总成企业、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企业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不同位置的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都具有迫切需求,其中高职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约占总需求的70%以上。另一方面,现有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不能适应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需求,难以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所以常常出现学生“就业难、难就业”、“专业不对口、就业质量差”的问题。所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破解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已刻不容缓。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产业站上了全球风口,我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国家战略。为保障不同品牌和技术要求的汽车安全运行,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汽车行业人才已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特别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智能网联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汽车从业人员在新技术、新工艺、信息化等技术等方面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但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职业教育地位认识不清,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清,学生和家长认可度较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往往存在学校“一头热”的情况;国家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但是各高校缺乏具体实施的顶层设计,导致人才培养效果参差不齐;缺乏相适应的融合柔性评价管理制度。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路径

与普通教育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深度表现。高职院校需要通过转变职教理念,找准人才定位,改革教学模式,营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生态。不仅仅是课程的重构,还要实现课堂的重构,要以学校、企业两种课堂相互融合的思维来塑造现代学徒制的课堂形态[3];还需要建立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实施与评价模式。

(一)建立“四位一体、互聘互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以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引领,基于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实现从“校中企、企中校”到“校企合一”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构建一条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协同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创业、协同社会服务”三大协同体系为基本框架的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做到“产业与专业融合、生产与教学融合、岗位与标准融合”的“三融合”,结合企业的具体生产项目,加强专业教师、汽车专家和吉利集团技术骨干的互动交流,实现学生的学习-实训-就业同步,教室-实训室-创新工作室三位一体,教师教学育人-产学合作-社会服务融合,打造集教学、培训、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协同創新中心。实现企推校教学升级、校助企业发展、企校资源共享、校企功能互补,大力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实力,全面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和学生的专业素养,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互育、成果互享,实现人才培养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室到岗位的无缝对接,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二)创建“双轨三段、能力递进”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

借鉴企业认证模式,形成我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双轨三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第一阶段,以学校为主体,渗透吉利集团文化,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及职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及职业基本素养,以空中讲座的形式开展“吉利汽车工匠进校园”等文化活动。

第二阶段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及校企开发课程的教学。吉利集团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入校参与教学,选拔技能大师班,对学生进行产业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精神。

第三阶段是指学生进入吉利集团研究院“大师精英班”,以大师带徒弟模式完成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学校教师定期入企指导,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重塑“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的“1+X”模块化课程体系

遵循“真实职业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原则,采用“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路重塑课程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学校基础技能和专业核心课程、校园生产性实训基地课程、企业顶岗实习课程三个阶段。

(四)构建教学水平、实践技能、职业理念“三维”提升的教学团队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激励教学水平高、技术研发与服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进入教学团队[4];同时聘用企业技能大师、专业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技术能力,职称上按照“初级→中级→高级”的方式递进。

按照制造商对合作项目师资的能力要求,组建专门教学团队,定期选派团队成员参加制造商在境外、境内组织的教学法和新技术培训,获取企业认证证书,实现技术与制造商同步、实训室职业氛围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目标;开展教学团队之间的轮训与内训,促成技术向全体教师传播。此外,通过聘请优秀专家、全国技术能手、企业首席技师等作为客座教授,提升教师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開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路径。

(五)形成“四阶梯”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产学合作共同体、订单班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为解答“引进什么企业、合作什么内容、发挥什么作用”等三大问题,创立“四阶梯”校企合作新模式。

第一阶梯参与国际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合作,组建文化交流联盟,吸收借鉴国际企业文化,推动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理念革新;

第二阶梯与汽车制造企业(青年汽车、康迪电动汽车、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博世公司)共建实训中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企业标准融合,提升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同时培养高职“双师型”教师;

第三阶梯与同类型院校开展合作、行业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盟合作,建设产学研综合体,提升教师技术服务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第四阶梯与周边经销商(途虎养车、俊宝行、车享家汽车美容、达城新能源汽车等)多方位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学习双场地,作为“准员工”的订单班学生可以进行企业技能提升与学校理论充实相结合。

通过“四阶梯”深度合作,实现学校与国际汽车职教联盟、汽车制造商、行业学会、汽车经销商协同育人。新模式阐释了校企合作与开放办学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校企间“文化、技术、人力资源”三融合的问题。

四、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由政府主导,校企深度合作的一项育人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育人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改革,吸引优秀企业、先进技术入校,培养一流的师资和具有“适岗、创新、可持续”的汽车专业高素质人才。

(1)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适岗、创新、可持续”能力,全面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探索“二元”的育人模式,形成符合汽车类专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形成一支在职教理念、专业技能、教学科研、外语能力、社会服务等方面优秀的教学团队,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3)积极探索“四阶梯”校企合作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形成高职汽车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模式;通过与汽车企业共建协同中心基地,完善实训室建设、更新实训设备,在校学生能完成校企交替学习。

五、结束语

依托现有康迪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为基础,以“适岗、创新、可持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二元”的育人模式为核心,积极引入企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模式,不断探索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水平、实践技能、职业理念“三维”提升教学团队为保障,为学徒制培养提供良好的载体;“四阶梯”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基础,扎实推进汽车学院汽车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建设。总体而言,本文提出的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志研.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00(031):6-11.

[2]温响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000(023):8-9.

[3]郭超.现代学徒制下课程内容重构方法的研究——以《机械制造》课程为例[J].新丝路:上旬,2019,000(002):0089-0089.

[4]陈露,朱丽芳.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途径研究[J].黑龙江科学,12(11):2.

基金课题:2020年度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课题名称:“二元三维四阶梯”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JCVB70);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21N132)。

作者简介:吕琳(1988-),女,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