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罗文武
摘要:彝族打歌也称踏歌,是伴随着早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应运而生的非常古老的舞蹈艺术形式,彝族打歌是一种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特有艺术表现形式,在芦笙、笛子、三弦琴的伴奏下,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彝族打歌的教育传承,是一个特殊的文化過程。学校教育作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渠道,应承担起传承和创新彝族打歌的重要使命。传承彝族打歌,最重要的是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发挥特色优势,形成丰富的学校活动文化。健康的彝族打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师生民族团结。
关键词:彝族打歌;文化传承;策略;民族团结
一、彝族打歌传承意义深远
1.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有利于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工作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学习开心,学得主动。
3.有利于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促进师生民族团结。
二、彝族打歌传承客观条件
学校地处彝族集聚地,学校中彝族师生占总人数的53%,彝族打歌与学校教育有更深的历史渊源,作为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承担民俗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引彝族打歌进校园。学校教育中彝族打歌传承的作用包含众多内容。将彝族打歌引入教育教学中,其健身作用十分明显;将彝族打歌融入校园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训练,其娱乐作用不可忽视;将学校教育和地区彝族打歌活动结合在一起,可以呈现出更丰富的社会教育作用、文化传承作用。学校教育中彝族打歌传承应该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有前瞻意识、观照意识,整合彝族打歌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展开自主训练、引导学生接轨生活展开学习,都能够充分发挥彝族打歌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传承彝族打歌风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塑造自身文化品位,建立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生命观。
三、彝族打歌传承策略
1.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彝族打歌传承。在音乐、历史、地理、思想品德课学科教学中,结合相关主题、专题融入学校彝族打歌建设的思想、彝族打歌建设的思路,使之成为引导学生传承彝族打歌“阳光雨露”。
具体做法是:一是从本地区历史和现实的杰出人物故事中,精选生动感人的彝族打歌,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二是开展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三是贴近学生的家乡、家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展开讨论、交流,撰写观后感。
2.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彝族打歌宣传活动。
依托学校宣传栏、文化墙等展示彝族打歌历史、彝族打歌的种类、根据音乐、唱腔、舞步动作、风格及习俗的表演形式,传承典型代表人物,传承现状等内容,让师生对彝族打歌有更深更远的了解。
3.注重学校行为进行彝族打歌传承。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展示历史底蕴,价值取向的一面镜子。包括管理机制的运行、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教育教学活动、师生校园生活等。
①组织开展每天课间操进行彝族打歌,坚持每天60分钟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师生体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②每星期周三第三节为全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全程参与,在学校运动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彝族打歌活动,提供师生表现机会、增进师生交流互动。
③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宫的优势,组建彝族打歌兴趣班,彝族打歌成果展演活动,让彝族打歌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④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抓好彝族打歌进校园活动。坚持开展“三跳三唱”(人人会跳花灯唱花灯,跳彝歌唱彝调、跳迎宾菜唱校园歌),以促进彝族打歌传承活动健康发展.
⑤充分利用好一年一度的民族体育运动会,组织学生开展彝族打歌竞赛活动。
⑥聘请周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到学校指导,邀请周围的彝族打歌团队到学校作展演,潜移默化传承给全校师生。
四、彝族打歌传承实践效果
1.拓展了学科教学的新思路、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传统民族文化,对抽象的教材理论形成一种互补,生动活泼;而且来源于生活,贴近了学生的思想实际,说服力强,深受欢迎。
2.创新了学校民族文化的传承形式,为解决中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问题开辟新路径。传统文化经过人民群众的长期积累与丰富发展,在学校采用多种方式传承,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丰富了彝族打歌生活的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彝族打歌、学校生活中处处生动体现。
彝族打歌在校园传承,可以让每位师生了解我们彝族的彝族文化和彝族特色,并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并了解到我们彝族人民的淳朴热情,和能歌善舞的特点。开展彝族打歌传承活动,是广大师生了解民族文化、认识民族文化,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品,推进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建设,丰富“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与当地艺术文化特色相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的表现,这对于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新机制——促进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改革研究[C],张学敏、贺能坤;
[2]现代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模式的关系研究——以凉山彝族家支教育模式为考察对象[J],马会芳;
[3]水族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策略研究[J],黄胜;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