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把“好学”与“笃行”紧密结合,突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当代教育也非常重视习惯培养的研究。《弟子规》不仅是一本精彩的启蒙读物,也是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的经典读本。因此,作为人生德育导师的小学班主任,可借力《弟子规》深化 “一日常规”的践行,用《弟子规》金句,导航始业教育,以常规量表的设计实施,以日常行为准则的言语导行,以道德情境主题班队课的开展,重点着力于一年级新生的习惯养成,使之“一日常规”更规范。并探索思考:如何找到日常行为习惯与《弟子规》的联结点,来制定更细致的约定,规范“一日常规”。
关键词:弟子规;一日常规;好习惯;一年级新生
当代小学生的思想主流是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很多学生受到家庭和环境影响,规范意识、习惯的养成却大相径庭。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终生受累。因此,有效的“一日常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弟子规》虽然只有简单的千余字,却是“大道至简”,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于一书,也是一本行为准则的书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班主任要借经典之力激发孩子,以修正行为。让一年级新生在行为习惯上“写”好“人”字,这才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本文旨在把传统文化的大教育观融入现代教育,吸收前人的智慧,加以合理运用,回归教育本位。
一、《弟子规》导航始业教育
现在社会,很多学生受到家庭和环境影响,规范意识淡薄,习惯极差,惟我独尊,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弟子规》的总序教育 “弟子”要“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作为德育导师的班主任,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摆在第一位。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儿童“一日常规”养成,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一)融经典 润入学典礼
一年级新生告别了幼儿园保教式的教育,换成独立自主式学习,对他们来说:说教式的规则、约束是很难接受,但通过《弟子规》短句式的浸润,学生会喜欢、也容易接受。
开学前,笔者学校为所有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场精彩的“一点一点长大”的入学典礼。《小魔怪要上学》绘本故事,让新生初步明白:读书可以使魔怪变成人,不读书可以使人变成魔怪,从而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树立读书的志向;再阐述成语故事《积叶成书》的寓意,使家长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是一点一点的累积过程;在求学之初,使新生对上学产生一个美好的向往,给家长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重视亲子阅读,重视日积月累,给每一位新生和家长烙下一个深刻的美好印象。
(二)编课程 润“一日常规”
约·凯恩斯曾强调: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年级是学校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容经典于课堂、课余实践,编成课程,这样易于一年级新生接受。
1.结合金句,归类众礼
《弟子规》是以《论语 · 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序,合计七个部分。笔者结合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归类各类礼仪。
《弟子规》晨起礼:一日之计在于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规范行为举止。
《弟子规》求学礼:课堂课间讲规范。师生形成暗号,如遇交头接耳,师念“话虽多”,生接:“话虽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下课时,边整理边念口诀:几案洁,笔砚正,人离席,凳归位,勤洗手,保健康。
《弟子规》就餐礼:餐桌礼仪记心间。“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进行餐桌礼仪教育,开展小队比赛。
《弟子规》对众礼:和睦相处常反思。“和谐篇”结合 “兄道友,弟道恭” “言语忍、忿自泯” 的理念进行贯彻落实,引导不斤斤计较,学会谦让。“见己恶,即内省”结合“慈而宽”。
《弟子规》孝亲礼:孝亲尊老爱家爱国。基本礼节“出必告,反必面”。让《弟子规》中好的精髓就要落到实处,要化为行动!
2.巧妙安排,一周始业
笔者将《弟子规》融入始业教育——编写学校“学之初”课程。将《弟子规》晨起礼、求学礼、就餐礼、对众礼、孝亲礼等融入课程中,晨诵暮省。
二、《弟子规》量表学习习惯
(一)量身定制,细节规范
洛克是这样解读习惯重要性的:“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好习惯就如不断把“钱财”存入银行,这些本金会不断地增长,那以后的人生尽可慢慢享用“它的利息”。学习《弟子规》,笔者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为抓手,去引导,去教育。
一年级新生由于年龄尚小,判断力弱,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主管理能力,不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因此,笔者结合《弟子规》制定量化表格,帮助学生从细节处规范“一日常规”。结合“几案洁,笔砚正,人离席,凳归位”设计课前课后常规评价表。(如下)
笔者关注“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设计课堂学习习惯养成评价表;关注“今日事,今日毕,惜时间,奋追赶。”设计课余独立自主好习惯评价表。老师和家长帮助记录,得星星换翼文卡,储存保管。
(二)“镜子”促思,评价促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生必须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弟子规》提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跛。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笔者以《弟子规》的内容为镜子,营造学礼行礼的氛围,相互监督,相互评价,树立“小雅士”的形象。
及时、中肯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找到信心的源泉和奋斗的马达。结合《弟子规》的内容,笔者制定了多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每天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给予量化打分,存入竞比积分,定期公布,评价有头有尾,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形成。
三、《弟子规》践行行为习惯
一年级新生模仿力强,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从模仿开始。因此,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才能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引领、精神导航。
培养小学生品行就让其高层次文化的精神营养。“取法乎上”,得其于中。鉴于一年级新生识字匮乏,又由于3到6岁的孩子听力很好,对节奏、韵律、音乐特敏感,基于此,经典素读就是最好的精神营养品,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诵读着手,浸润心灵
笔者实行“一日三诵”,每天一句一解释,配一个小故事,当晚复习,配用“小打卡”,鼓励坚持吟诵。再每周一复习,举办擂台赛、诵读赛。
读:每天十分钟,晨诵时间,陈琴歌诀乐读、吟诵多种方式。
看:午休、课余组织看《弟子规》经典动画片,促进理解。
品:引导学习《弟子规》,每天解释一句,结合一个小故事细品。
诵:融入班会、队活动,开展朗诵、歌诀乐读《弟子规》活动。
2.立足生本,开展活动
确定每月主题活动,从实处做起,从小处着眼,期初着重学《弟子规》对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中期学《弟子规》夯实礼仪行为巩固,最后将《弟子规》所学,向社会实践延伸。
活动教育很关键。每月一个侧重点,将《弟子规》与仪容仪表礼仪、校园家庭礼仪、交往礼仪、活动礼仪结合。如十月份重仪容仪表,如行走礼仪,引导学生走好路,关注路队整齐、课间安全行走。选取文明礼仪中的一个小点,比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间不追逐戏闹”、“不随地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涂乱画”等教育实践活动。笔者曾举行过以“宽转弯”为主题的走廊行走规范的主题微班会。
(二)召开班队,激励奋发
班会课、队活动是最有活力的课堂,能以一种更温柔,更有效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和理念。从而让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简单的说教,枯燥乏味,孩子收效也低。班队会能促进班集体和谐化,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另外,班会课上开放的上课模式,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笔者结合《弟子规》以古人为榜样,开展了“时不我待”、“言必信”、“人不学,不知义”等主题微班会。
实践思考,亟待提升:
除了环境渲染、诵读、活动外,怎样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弟子规》找到一个联结点,凭借《弟子规》来制定出更细节的约定,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这是笔者一直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解读文本精华
《弟子规》一书成文于清朝,受年代的影响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挖掘出书中对现在的孩子有价值的东西,渗透现代学生观的一些知识,让它与生活、学习行为养成进行接轨,值得思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调整完善形成《弟子规》新篇,这是一个比较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2.践行知行合一
如何让孩子知行合一,形成意志力?
“习于善良之规范”。知是基础,行是目的。教给方法,才能从知过渡到行,达到知行合一,让《弟子规》融入心灵,融入行动。对于《弟子规》的践行,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晨诵暮醒”,“《弟子规》力行表”,“习惯评价量表”等,试图把习惯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一日常规”中。“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班主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特别是对于某些学生而言,这可能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改正的过程,坚持尤为重要。
3.突破界定模糊
“一日常规”习惯的评价、考量很难量化,界定比较模糊。虽然“课堂学习习惯养成评价表”“课前课后常规评价表”等量表看似容易实施,也初有成效,但每节课的记录很占时间,会减少孩子的休息。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反复地修正,最后调至半天一次打星,又由于一年级孩子小,小干部的工作能力有限,总也深感欠佳之处。如何以“习惯”为主让指引更切实、高效,让评价更清楚,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
总之,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生活的点滴抓起,在思想上感化,以良好的环境和榜样的指引为基础,唤起学生的思想意识,在细化的生活习惯中慢慢渗透,才能润物无声。结合《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制定量表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能力。诵《弟子规》,既促学启智,又敦品励行,这样才能真正地助力“一日常规”的高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周勇.《我是怎样建设班级文化的——一位博士的班主任生涯回顾与反思》[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李毓秀.《弟子规》[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王崧舟编写.《小学生经典诵读》[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4]簡.尼尔森.《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罗海平(1980.12),女,汉,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 ,一级教师,本科, 研究方向:小学德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