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赵兴渊
摘要:恩格斯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可见劳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许多家长忽视劳动教育,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不爱劳动的心理和懒惰、逃避的习惯,这会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小学是进行启蒙教育的阶段,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期,充分发挥好本学科的优势,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劳动教育进行巧妙融合,使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
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观念和授课方法,优化教学结构,科学合理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方案,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为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实践能力和劳动意识等,促进全面发展。
一、深度挖掘教材
(一)融合教学问题
现如今,劳动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效果不佳,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其一,学校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都没有重视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将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复述,从而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没有重视将劳动观念融入其中。其二,缺乏劳动机会和学习体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工作缺乏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使得小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学习体验,导致小学生的劳动能力与水平得不到發展和完善的机会。其三,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方式不够合理。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而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导致劳动教育的融合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与任务性,缺乏劳动原有的价值与乐趣。对此,这就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融合教学问题,深度挖掘课本教材中的劳动因素,制定有效的融合策略,以此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保障他们积极配合自身的劳动教育工作。
(二)挖掘劳动资源
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所使用的教材经过专业教师的反复修改和编订,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认为只要将教材中的道德思想和法治理论传授给学生即可,忽视劳动教学环节。所以教师应该转换自身的传统落后的思想,深度挖掘教材中与劳动相关的内容,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劳动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案例中体会劳动的意义,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劳动经验,以及在劳动中所产生心得体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挑战第一次”学习前,应该仔细研读教材,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明白挑战的意义,敢于挑战第一次。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分享一些自己在小时候挑战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拖地、第一次叠被、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做饭等,引起学生的共鸣。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第一次挑战”,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参与劳动的心得体会,从而明确劳动的重要意义,激发主动参与劳动的欲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一)提供多种劳动实践的机会
要想实践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作用,学校首先应该对劳动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为小学生创设一定良好的劳动环境,从而以班级或年纪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例如校园大扫除、公益除草、养老院志愿者等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劳动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劳动经验,以此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根据课本教材的内容,将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或小组合作的方法,突出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地位,创设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实践时间,以此最大限度的、循序渐进的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
(二)考虑实践活动的开展性质
劳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所以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口头的讲解。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体能素质水平的实践活动。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活动的安全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合作性。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或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比如,班级大扫除、去养老院做志愿者、捡垃圾除草等环保劳动都是不错的实践方式。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到学校附近的劳动地基,集中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形式,比如,采草莓、耕地、植树等。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可以更好地体验劳动带来的疲惫与快乐,领悟劳动的真谛:“只有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并且能够享受劳动带来的疲惫与快乐。
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一)做好融合性的劳动评价
融合教学的开展与实施要求教师应该采取融合评价的方法,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劳动意识的发展情况以及劳动水平与能力的形成状态等等,以此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评价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邀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进来,让他们对教师的教育工作与教学模式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审视,以此给出相对应的容和教学的意见,进而根据这些意见和想法,不断创新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策略与需求,针对性的改革教学模式与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阶段性的劳动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不能省去评价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比如,性格特点,身体素质等对学生的阶段性的劳动进行评价,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都应该成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同时也应该考虑劳动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考量和评价学生的劳动实践。对于表现优异或者进步明显的学生,应该给予口头表扬或者一定的物质表扬,对于以消极态度面对劳动的学生,教师应该善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设计个性化的劳动教学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综上所述,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世界。小学阶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明确本学科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劳动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实际案例中体会劳动的意义,通过亲身实践领悟劳动的真谛,并且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参考文献:
[1]罗燕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24):36-37.
[2]王喆琼.追寻劳动教育的美好意蕴——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策略例谈[J].中小学德育,2020(08):43-46.
[3]龚梅花.普特融合,美美与共——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微[J].小学时代,2019(35): 69-7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